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的傳說

端午節的由來

  在春秋時代,有一個愛國詩人屈原,他是楚國人,有一次秦國的國君想要以通婚為名義來陷害

楚國的大王,當時屈原極力的反對,但是楚王並沒有聽信屈原的諫言,反而造成一些大臣對楚王的

進言,於是楚王便將屈原流放到邊境,後來楚王果真被秦王在秦國殺掉了,屈原一聽到了這個消息

十分難過,便抱著石頭跳入汨羅江自殺了,當地的百姓被屈原的愛國情操所感動,於是就用竹葉包

著糯米的飯糰投進江中給魚吃,希望魚不要吃屈原的屍體,後來世人便在每年的五月五日,也就是

屈原自殺的這一天,有了包粽子的習俗,也將這天稱為端午節,因為屈原是一個愛國詩人,所以這

一天也叫做詩人節,相傳當時有人想要找尋屈原的屍體,所以就划著船在汨羅江上找,就演變成划

龍船的習俗了。

  另外一種說法則是認為端午節起源於惡日,這是源於北方中原地區把五月五日稱為惡月、惡日

,所以會在這天進行驅邪避惡,才會有掛昌蒲、艾草、灑雄黃酒的習俗。因為此時正當炎炎夏日,

各種疾病極易流行,所以會形成此種習俗也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