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立竹東國中八十八學年度第一學期地球科學第二次段考試卷  

一、是非題:

1. 我們所處的銀河系,外觀是扁平的圓盤,中央較突起
2. 根據天文學家的觀察,現今的宇宙正在縮小
3. 當初形成太陽系的星雲,主要成份是氮和氧
4. 海洋生物是在臭氧層形成後,才開始往陸地發展
5. 二十世紀初韋格納根據南美洲與非洲海岸線的吻合,提出板塊構造運動說
6. 夜間仰望天空的星象,都是反射太陽光的結果
7. 太陽系是恆星死亡時爆炸的星雲所形成,所以有較多重元素
8. 太陽系的九大行星都有大氣層的保護
9. 板塊相互碰撞或分離時,岩層受力而斷裂,錯動,因此引起地震
10. 在台灣的中央山脈,岩層可能發現褶皺或變質作用

二. 選擇題:

1.下列有關地球最早出現的生命之敘述,何者不合理?(1) 最早的生命開始於4
6億年前 (2) 地 球的生命由海洋開始 (3)地球最早的生命構造簡單 (4)
由化石推論生命的演化
2.何者是由岩漿冷卻而成的岩石?(1) 大理岩 (2) 砂岩 (3) 花崗岩 (4) 石灰岩
3.下列何者是軟流圈熱對流上升所形成的地形? (1) 海溝 (2) 中洋脊 (3) 台灣
(4) 喜瑪拉雅山
4.新的海洋地殼形成是由於 (1) 海溝處有花岡岩質岩漿冒出 (2) 海溝處有玄武
岩質岩漿冒出 (3) 中洋脊有玄武岩質岩漿冒出 (4) 中洋脊有花岡岩質岩漿冒出
5.太陽系中,最靠近太陽的行星是 (1) 水星 (2) 金星 (3) 火星 (4) 木星
6.有關太陽系行星的敘述,何者正確? (1) 類木行星的質量較類地行星大 (2)
類木行星的密度較類地行星大 (3) 類木行星是由岩石或金屬構成 (4) 冥王星屬類木行星
7.下列何者為張裂性板塊交界帶的地質特徵? (1) 褶皺 (2) 海溝 (3) 變質岩 (4) 地震
8.台灣下列那一縣市,大部分地區屬菲律賓海板塊? (1)新竹 (2)台中 (3)花蓮 (4)台南
9.下列何者不屬於聚合性板塊交界帶的地質活動? (1) 火山活動 (2) 沉積作用 (3)
造山運動 (4) 地震
10.有關地球原始大氣的轉變,何者正確? (1) 地球形成後,經火山噴發才開始有大氣
(2) 火山噴出的氣體,大部分是氮和氧,即是現今的大氣成份 (3) 地球形成初期,即具
有大量的氮和氧 (4) 現今大氣中的氧,是海洋生命生成後,二氧化碳經光合作用轉換而成
11.在聚合性板塊交界,板塊受到擠壓,使地下深處的岩層發生柔性變形而彎曲,於是產生
(1) 火山活動 (2) 褶皺 (3) 斷層 (4) 地震
12.依據地球生物的演化,下列四個假設的行星,最可能發展出高等生物的是 (1) 已形成
10億年,無大氣 (2) 已形成40億年,無大氣 (3) 已形成10億年,與地球大氣厚度相當 (4)
已形成50億年,與地球大氣厚度相當
13.太陽系九大行星中,曾有無人太空船登陸,做探索的是(1)金星 (2)火星 (3)木星 (4)土星
14.台灣是由兩板塊推擠而成,此兩板塊的界限是 (1) 東部海岸線 (2) 西部海岸線 (3)
花東縱谷 (4) 東部外海的海溝
15.下列那一地區不在兩板塊推擠的聚合性交界附近? (1) 中洋脊 (2) 台灣 (3) 喜馬拉雅山
(4) 南美的安地斯山脈

三、填充題

1.地球的近鄰,火星金星上都有大氣,且成分大多為_______
2.以現今觀測宇宙的資料,可知宇宙的絕大部分物質是_______和________
3.軟流圈的熱對流物質,由中洋脊的裂谷湧出,冷卻形成_______岩
4.地球形成初期為熔融狀態,在逐漸冷卻時,重的物質下沉,造成______和________等金屬
沉到核心, 形成地核
5.在固體地球內部,上部地函的部分物質熔融,具流動性的部分,稱為______
6.二十世紀初,韋格納根據大陸形狀地質資料,推論_____年前的陸地是連在一起,稱為盤古大陸
7.石灰岩經高溫高壓的變質作用,可變為______岩
8.在南美洲的安地斯山脈,因火山熔岩冷卻而成的岩石是_______
9.夜空中閃爍的星星,多數與太陽相同,本身因核融合而發光,稱為____星
10.地質學家分析______在地下傳播速度的變化,將固體地球分為三層
11.兩億年前到六千五百萬年前,在地球上最活躍的生物是________
12.________系中有二千億顆恆星,此系統外觀為圓盤狀,中央較厚,太陽只是其中的一顆恆星
13.海洋生物約在四億年前開始往陸地發展,首先是_____植物,然後是昆蟲,再來是兩棲類,最
後才出現陸上脊椎動物

四、問答題:20%

1.比較太陽系中類地行星與類木行星的外殼構造與平均密度8%
2.臺灣與喜馬拉雅山都位於聚合性板塊交界,請問兩地各由什麼板塊推擠而成,且有
何種地質構造或活動?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