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吆喝”交响曲


 
    一位英国诗人在20年代就写了一篇《北京的声与色》,把小贩们用以招徕顾客的种种音响形容成街头管弦乐:理发师手中的钳形铁铉会发出颤巍巍的金属声响,这是定音叉;磨剪子磨菜刀的吹的是长号,而收购废品者则使用小鼓。每一种乐器代表一个行当,坐在家里的主妇们只需听声音就能知道卖的是什么。
    小商贩们的乐器已不多见,但他们充满京味的吆喝却还能听到。清晨骑车走过宣武门的早点摊,从飘着香味的热气后面会传来一句“大米粥呀,炸油条”或者“煎饼果子,好香!”叫你一听就想吃;晚上遍布全城的夜宵摊更是热闹,小贩们老远就冲你喊“馄饨喂,开锅!”,好象他知道你已经饿了。各行的叫卖不一样,四季的吆喝各不同。春天一到是卖金鱼儿的;夏天自然是防暑降温的西瓜;秋天常听见“喝了蜜的大柿子”;冬天便是“葫芦儿、葫芦儿”或者“烤白薯哇,真热”。
    如果说昔日小商贩们使用的打击发声器械可以组成一个管弦乐队,那么,把今天已不多见的小贩们的吆喝集中起来,就是一部北京城独特的市井合唱曲。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