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判斷句式-- A 者,B 也
ex. :菊,花之隱逸者也 


A 者, B

  這是古漢語裡最典型的判斷句式,相當於現代漢語 " A 是 B 。如果用最基本的主述結構去分析,在逗號的前方是主語,後方是述語。其中 「者」是一個句中語助詞,可以省略;在「者」的前方多為名詞或名詞子句,而逗號的後方,則常常用子句表示前方主語的現狀;敘述的語氣,通常是理性而客觀 的。例如:

1.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韓愈《師說》)
——
教師是傳授道理講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的人。
2. 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塚也。(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
現在叫做慧空禪院的地方,就 是慧褒和尚的房舍和墳墓了。
3.牡丹,花之富貴者也。(周敦頤《愛蓮說》)

——牡丹,是群花中最具有富貴氣息的一種。

 以下是其他相關的判斷句式:

例句1: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列傳》)

——憂慮操勞可以讓國家興盛,安逸享樂則可以使自身滅亡,這是自然的道理啊。

例句2:
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韓愈〈師說〉)

——那些孩子的老師,只是教他們念書,學習書上的句讀的人,不是我所說的傳授道理和解答疑惑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