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替身--代詞性助詞
ex. 「所」、「相」、「見」

    中文裡的「虛詞」,是一些並沒有實際意義的語助詞,又稱語氣詞;它 們存在的目的,是協助實詞發揮更大的功能,因此又稱為「功能詞」。

  虛詞有時出現在句首,如「夫」、「唯」,有時出現在句中,如 「之」、「乎」等,有時出現在句尾,如「也」、「哉」、「乎」等。其中有一些虛詞的功能,是出現在動詞前面,而成為動作的接受者;正因為它們具有代名詞的 功能,因而稱為「代詞性助詞」。其中最常用的是「所」、「相」、「見」三個虛詞。

1.所:置於動詞之 前,具有動詞接受者的功能。如「所見」指看到的人事物,「所學」代表學習的內容。

2.相:置於動詞之 前,若表示「互相」者為副詞,表示後方受詞為代詞性助詞。例如:〈長干行〉「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其中的「相迎」代表「迎接你」;而「相得益彰」的 「相」則為副詞:互相地。

3.見:放在動詞之 前,有被動的意涵。如:「幸而見用」是指僥倖地被您任用,「秋扇見捐」則指如秋天的涼扇被主人丟棄一般。


例句1:
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
《論語》裡記載孔子的為政之道,是要先讓人民生活不虞匱乏,並避免剝奪人民權益的苛政與惡法。文中「所欲」是指人民想要的基本物質需求,而「所惡」則 代表人民厭惡的苛政亂法。

例句2:
萁在釡下燃,豆在釡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在《世說新語》中記載了魏文帝曹丕逼弟弟曹植七步成詩,曹植因而以「相煎何太急」來詢問哥哥為何以同根的骨肉而來迫害我?
其中「相煎」上承了「萁在釡下燃,豆在釡中泣」二句,表示用豆莖煎煮豆子的過程,無異於哥哥對自己的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