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斯 · 克里斯蒂安 ·  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on,1805∼1875)是個家喻戶曉的童話作家。他的童話在經過近200歲月的衝擊,仍屹立不搖的深深撼動每個人的心。但是這樣一個偉大的作家,他的一生卻像是另一齣曲折、坎坷的故事

 

 

1805年4月2日,在丹麥富恩島的奧登賽小鎮裡,一個新生命悄悄的誕生了。這個新生命的來臨,並未引起預期的歡笑及喜悅,反而因為多了張吃飯的嘴,使得原本就一貧如洗的父母,更加煩惱不已。這個小孩就是安徒生。

 童年時代的安徒生,由於家境清寒,無法接受正規的教育。但是做鞋匠的爸爸為了排遣兒子的寂寞,常常給他講一些《一千零一夜》裡的古代阿拉伯的傳說,偶爾也為他唸唸莎士比亞戲劇的章節。這些戲劇故事啟發了小小的安徒生,為他日後的童話創作奠下第一步的基礎。

 隨著年歲的增長,安徒生幼年的小屋,已經不足以滿足他精神上的需求。他開始走出從小居住的小屋,熱切的急於探索這五花八門的世界---生意人、手藝人、乞丐、坐在四輪馬車裡橫衝直撞的貴族、偽善的市長和牧師.安徒生研究他們的生活;研究他們的快樂和悲傷。他發現這些人之間的區別很大,有的裝腔作勢,揮霍無度;有的一天到晚勞動還是吃不飽。但是對於這種怪異的現象,安徒生找不到一個合理的解釋,因而困惑不已。

十四歲那年,安徒生和哥本哈根皇家劇院某劇團的成員交上朋友,引發安徒生對戲劇的莫大興趣,並決心要當一個藝術家---把它對生活週遭的觀察與感受反映到舞台上。1819年9月5日,安徒生拒絕了母親要她到裁縫店當學徒的安排,帶著一捲破行李和他積存多年的30個銀毫子,告別了家鄉和親人,向著他渴望以久的戲劇天堂---哥本哈根---出發了。

 但是哥本哈根並非如安徒生所想像的是個天堂。在這裡貧富的懸殊、高消費的生活與故鄉奧賽登比起來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安徒生身上僅有的30個銀毫子很快就用完了,緊接而來的就是有一餐沒一餐的挨餓度日。飢餓使安徒生的身體受到很大的虧損,再加上出身貧微的他本來就缺乏基本的文化訓練,所以儘管懷抱著滿腔了熱情,安徒生仍然一次又一次的被拒絕於舞台之外。

 在安徒生走投無路的時候,有一個名叫做古爾登堡的詩人同情他的遭遇,免費為他提供學習拉丁文的機會,這是安徒生第一次進入學校接受正規的教育。但是安徒生即使在學習的期間仍然不忘劇本的寫作,這一點激怒了古爾登堡,也斷絕了繼續學習的經濟來源。這時候的安徒生幾乎要瀕於滅亡的境地,但是他沒有灰心,他根據幼年聽來的故事寫了第一部作品---《嘗試集》。在當時的社會中,這樣的書當然沒有機會出版(因為它是由一位粗俗野蠻、沒有文化教養的小夥子所寫的),但是它卻引發文藝界某些人的好奇。當時的文藝鑑賞家、皇家劇院的負責人拉貝爾,雖然也不看好安徒生的作品,卻認為他有造就的潛力,所以就夥同另一位負責人---古林,為安徒生申請了一筆公費,再度將安徒生送入學校教育中。

 學校生活對安徒生而言是痛苦的,因為安徒生不懂得上流社會的文化與矯柔造做的寫作方式,所以學校的師長辱罵他;同學譏笑她,在學校中安徒生連一個朋友也沒有。他寫信給古林:「先生,請你救救我吧!在這兒繼續待下去,我就會成為一個沒有用的廢人。」古林看過信後,認為要將安徒生教養為「一個紳士」是沒有希望了,所以他同意安徒生離開水深火熱的學校生涯。

 六年的學校生活是痛苦的,但是安徒生利用學校的圖書館閱讀了不少著名詩人與作家的作品,也寫了不少的詩篇和劇本。當安徒生再次揮別學校生涯時,在他那捲破行囊中多了一大包的文稿。這也算是另一種的收穫吧!

 1927年,安徒生再度回到哥本哈根,貧窮讓安徒生的生活十分拮据,但是在創作上,他卻正處於靈感源源不絕的階段。安徒生抓緊每一分鐘,嘗試各種形式的創作,小說、散文、遊記無不涉獵。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安徒生的詩歌作品〈瀕死的孩子〉和〈傍晚〉在著名詩人海堡所編的文藝刊物《快報》上刊登。由於安徒生名字「漢斯」(Hans)第一個字母「H」與海堡的第一個字母相同,因此被人誤以為是海堡的作品,而受到「上流社會」評論家的大加讚譽。這件事很諷刺,但是卻無意中讓大家開始注意到這顆努力綻放光芒的文壇新星,也鼓起了安徒生對寫作的信心。1829年,安徒生的第二部作品《阿瑪格島漫遊記》出版了,這部作品寫入了安徒生在現實生活中的折磨與感受,雖然仍不能稱得上是一部成熟的作品,但它卻為當時死氣沉沉的文學界吹入了一股清新的風。海格對讀者說:「請不要用普通的眼光來讀這本書,請把它當作一個即席演奏者的狂想曲來欣賞吧!」。這部書第一部在出版後,馬上銷售一空。一位大出版商馬上爬上安徒生居住的簡陋小屋,提出相當優厚的條件,希望安徒生讓他出第二版。安徒生答應了,因為這樣一筆意外之財,適時的解救了在飢餓中掙扎的安徒生。

1828年,由於第上部書的暢銷,安徒生新的戲劇創作《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愛情》不再受到皇家歌劇院的拒絕,並於1829年4月,正式上演。這位年輕的劇作家,靜靜的坐在戲院的角落,聽者觀眾所爆出如雷的掌聲,兩行熱淚不自禁的傾洩而下。回想起十年前,安徒生想在劇院中謀個小小的職位,卻屢遭拒絕,並一度徘徊在飢餓垂死的邊緣,今天的安徒生可以算是真正的「成功」了。

 1835年,安徒生30歲了。在他創作了詩歌、小說、劇本,並受到社會肯定之後,安徒生開始認真思考一個問題:誰最需要他的創作呢?幾經思考,他認為最需要他寫作的人莫過於故鄉丹麥的孩子,特別是和安徒生一樣出身貧困的的孩子。安徒生親身體會到窮苦人家的孩子有多麼寂寞,他們沒有上學的機會,沒有玩具,甚至沒有朋友。所以他決定要好好的為這些孩子做些什麼。

 安徒生從此成了一個具有特殊風格童話作家。他過去的經歷---艱苦的生活、學習、寫作、和旅行---讓他的創作更貼近普羅大眾的生活。現在看來,他成名前的這些經驗似乎都是在為他成為首屈一指的童話大師而鋪路。安徒生的童話創作從1835年起至去世前兩年的1873年間幾乎沒有間斷過。他發表了164篇作品,他的作品受到國內外廣大讀者的喜愛。他的成功主要是因為他的作品表現出一種民主主義精神和人道主義的關懷,並在當時封建主義的殘暴和新興資產階級的無情剝削下,適時的反映出人民的思想與情感。

 

安徒生的童話創作大致上分為三個時期:

  一、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

三○年代是安徒生童話創作的第一個時期。這個時期的作品純粹是為了孩子而寫的。在安徒生開始從事童話創作的第一年,他出版了自己第一本的童話集---《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這本童話集只有六十一頁,收入〈打火匣〉、〈小克勞斯與大克勞斯〉、〈豌豆上的公主〉、〈小意達的花兒〉四篇童話。雖然前三篇故事皆是改編自流傳已久的民間故事(註一),但是安徒生在利用傳統童話時,寫出了人物行為的動機,打上了安徒生個人創作的烙印。俄國作家斯科林諾就曾對這些童話下過這樣的的評論:「民間童話經安徒生頭腦創造的冶鍊,奇蹟就出現了:原來的童話不見了,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新的屬於安徒生的童話。」

 安徒生這個時期所創作的作品,仍帶有濃厚的浪漫氣息,在他一手創造的童話世界中一切都按照自己的道德標準進行調理,所以正面的人物可以自由的在這個世界裡發表道德見解。但是從殘酷現實生活中打滾過來的安徒生,對於當時社會仍存在許多的疑惑,這也促成了他後來童話的轉型。

  

二、新童話時期

進入中年以後,安徒生在心境上有了很大的轉變,他經歷的生活更多了,他對人生的體會更深切了。當時老百姓們的貧困的生活,快速的將安徒生由浪漫唯美的雲端,拉向現實殘酷的生活中。換句話說,安徒生青年時期的浪漫情懷已經逐漸消退,起而代之的是嚴峻的現實主義。

 1845年,安徒生出版了另一部童話集《新童話》,這是他童話創作發展到另一個新階段的標誌。這時期的安徒生不再純粹為兒童寫作,他開始為陪著孩子一同閱讀的大人寫些故事。這時期的童話傾向於同當時社會的市儈惡習進行鬥爭,如〈醜小鴨〉、〈樅樹就是一例。

 雖然寫作風格逐漸寫實,但是出身貧微安徒生並不急於揭露更多的社會弊端,相反的,他同情這些和他一樣在現實夾縫中求生的人們,因此在反映他們苦難的同時,他也沒忘記撫慰這些人的心靈。所以有別於一般純現實主義的作品,安徒生的童話中多了顆溫柔善良的心,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中挨餓受凍的小女孩,當她燃盡最後一根蠟燭時,慈祥的祖母來了,並且將她帶到「沒有寒冷、沒有憂愁、沒有飢餓的天國,跟上帝在一起」。

 從這時期安徒生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發現安徒生多麼關心人民的疾苦,但卻又苦於找不出辦法來解決他們的困境,只能寄望於上帝這種虛幻的角色。在苦悶無法排解的過程中,安徒生模糊的意識到「只有人才能改變人的命運」,因此他更深入的想要去了解「人」與他們的生活。因而在四○年代後半期,安徒生寫作的重心由反映社會市儈惡習,逐漸轉向現實生活的描述。

 

 

三、新的故事

        1852年以後,安徒生的創作已經純粹壓縮到單純的「故事」範圍,換句話說,就是直接描寫現實生活的小說,但是這些作品中仍保留了童話的特點,其中也不無相當豐富的幻想。這點說明了安徒生的生活經驗更為豐富了,對於生活的體認更加深刻。他把這個時期的作品稱為「新的故事」,這些作品的種類很多,有的描寫現實生活,如她是一個廢物;有的是童話和小說的混合體,如〈樹精〉;有的則是純粹的小說,如〈園丁和主人〉。

 其中〈她是一個廢物〉這則故事主要是為了辛苦扶養她長大的母親所寫的。安徒生幼年失怙,母親為了維持生活家計,只好幫人家洗衣服。在寒冷的冬天裡,洗衣服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安徒生的母親常常被冰冷的河水凍得手腳紅腫,全身發抖。為了驅逐寒意,又能省錢,安徒生的母親選擇以喝酒暖和身體(當時酒比食物便宜多了)。當時的富貴人家看到這種情形,常常在安徒生的面前譏諷的說:「哪是一個下等人的兒子,你看她媽媽,窮得連飯都沒得吃,還要喝酒,真不要臉。」這些話深深刺痛安徒生,使他真切的體認到現實社會的殘酷無情。但是這樣的經驗,並沒有將安徒生變成一個憤世嫉俗的人,相反的,這使他更熱愛人類;更加同情生活在社會下層的人們。 這在他晚年的作品當中仍可以很清楚的看見。

 註一:〈小意達的花兒〉是安徒生為了好友古林的女兒所創作的

 

安徒生的寫作生涯一直持續到去世前兩年才停止。不論當時代的大人或孩子,安徒生的故事都為他們帶來深深的感動與安慰。保羅․阿扎爾教授(1874-1944)尊稱安徒生為「世界童話大王」。在他的名著《書․兒童․成人》中曾經這樣評述安徒生:

 偉大的童話作家安徒生時常混在人群裡,聆聽市井各色人等說話---聽賣香料麵包的老闆說話,聽釣鰻魚的老頭說話,並在創作時他都一一加以利用。他總是聽得很投入,有時甚至會哈哈笑出聲來,或感動的連聲嘆息。他利用第一流的創作技藝,將這些從事井得來的素材加以調理,然後用親切的表現手段加以創造,使一班人都能接受。

 再也沒第二個作家能夠像安徒生那樣自由的進出有生命及無生命的靈魂。

更令人驚異的是那些無生命的物品也會像動物一樣活動、發聲就連那些人類只叫它是「東西」的也全都活動起來,笑鬧起來,說起話來,發起牢騷來,唱起歌來。

 他最獨特的是那戲劇、抒情的表現手法。故事一經他的手,就變得生動活潑,活靈活現,帶有柔和的親切色彩。這些從他筆下新生的童話展翅飛騰,輕盈、悄然,飛向世界的每個角落。不僅如此,他的童話洋溢著強烈的生活情感,這就是他的童話比起別的作品來,更顯價值的地方。他的童話價值被證明是偉大和永恆的。

 安徒生那詩情豐沛的童話融滲著夢,從這夢境可以看見更美好的未來的夢,這就是安徒生的心靈,能夠和孩子的心靈相溝通的原因。安徒生聽出了孩子心中的願望,幫助他們實現,他以為這樣就是自己的使命。他跟孩子們一起分享快樂,也藉孩子的力量更堅定的保護人類純真的夢想,使其不至於滅亡,並把人類引向理想境界。他就是那光明的燈塔。

 

回主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