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欣賞教學   

(一)   審美欣賞教學的目標

在於培養兒童的審美情意與能力,增進對於藝術及藝術文化的瞭解。美勞審美教學,可採藝術鑑賞批評的方式,教師可模仿「鑑賞家」或「批評家」,與兒童「談藝術」,目的在於藉助語文交互活動的功效,以發展兒童觀賞藝術的興趣、知覺的識別力與藝術的瞭解能力。

(二)   審美教學的價值

美勞教學是研究視覺形象與符號的藝術教育活動。兒童不但學習運用視覺形象以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感情,也學習瞭解他人如何運用視覺形象以表達思想與感情。因此,美勞欣賞教學不僅是觀看作品或美術品以體驗其美感,也要瞭解其美感的因素及表現意義。

(三)   審美教學的原則

一、教學原則

1.教學方法宜富變性與刺激性,以避免視覺疲勞與機械
      性的反
應習慣。

2.觀賞與討論並重。

3.利用視覺媒體、藝術品的原作或複製品。

4.參觀博物館、美術館、畫廊等,直接欣賞原作。

  二、教學方法

1.採用「直觀比較法」。

2.討論法。

3.教學過程。

(四)   審美教學的模式

一、    整體分析法:先作整體欣賞,然後作分析描述。是於團體教學,也可用於個別欣賞活動。

1.     對整幅作品作直接的感受、內省或報告感覺的性質。

2.     觀看畫題和內容,相互對照以嘗試瞭解意義。

3.     分析形式,尋求其和諧與感人力量的所在。即由構圖的均衡、賓主,色彩、色調及其分布,空間結構等的檢討,審度產生和諧與動力關係的因素。

4.     分析形、色、線、明暗、質量感,探討素材與形式及內容的關係,以及在素材選擇、運用及技巧上,是否有意義。

5.     綜合分析結果,再觀賞全幅,看看印象是否改變。

6.     考慮或猜想作者的創作動機或表現理念,但不必有確定答案。

二、    提示法:美勞欣賞是直觀的活動,觀賞者須能與藝術品直接發生交互作用,無法假手他人。但是初學者或一般觀賞者,即使反覆觀看數次,未必能發現重點。提示法乃在欣賞過程中由教師提出問題,或提示觀賞重點,協助兒童去感受體會。

三、    自評法:自評法是由學生自己進行欣賞,然後報告欣賞結果的欣賞活動。雖然自評法不易深入,但如不給與自評的機會,則無以培養獨立欣賞的能力與信心,自評法適用於任何年齡的學生。兒童獨立欣賞,以便認識視覺對象內容、結構、景物、排列位置、色彩及媒材,及其感覺等為主。

四、    討論法:

討論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技術,為各科教學廣泛的採用。藝術欣賞活動,除了藝術史資料外,以直接感受為基礎,容許主觀的闡釋。討論法可讓兒童自由發表意見,相互瞭解對事物的看法,擷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接受合乎己意或覺得合理的意見,探詢不合己見的理由,也可培養民主風度以及運用語言適度的表達感情的能力。

五、    比較法:凡是美的東西,都有其共同的因素。藝術欣賞識藝術品品質的認識活動。「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即使從未買過的物品,只要貨比三家,也就不吃虧了。這一比較法的運用,對於視覺品質的知覺能力和藝術品內涵的瞭解能力之發展,必可增進視覺品質的識別力。

六、    美學系統法:

這是應用美學或藝術創作理論,幫助學生欣賞形式、內容和素材之美,進而瞭解藝術品的方法。

1.     形式美的欣賞:觀賞整幅作品的形式結構。

2.     內容美的欣賞:觀賞作品的內容並由題材性質和表現風格,探討創作動機或表現意義。

3.     素材(材料)美的欣賞:即由形、線、色、明暗、材質等體驗美感。

4.     機能美的欣賞:實用藝術的設計製作,不論材質和造形都要配合實用的目的。

七、    藝術史系統法:雖然兒童藝術知識不適宜也不需要系統教學,但是從藝術史中選擇同風格作品作為高年級的欣賞教學,不但取材容易,可作比較欣賞,同時增進兒童對藝術文化的瞭解。這一教學方法最適合於繪畫欣賞教學,因為近年來印刷業發達,中西名畫畫冊甚多,而且繪畫為主要的視覺藝術媒體。

參考資料:國小美勞科教材教法--陳朝平/黃壬來

回課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