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表演藝術欣賞教學

(一)              兒童與戲劇的關聯

兒童的成長過程中,一直是藉由觀察與模仿這兩項動作而來,從嬰兒呱呱墜地,雙眼所見,影像便存留腦海,形成一種經驗的囤積,累積至某一能量,便會釋放而出。回顧童年的階段,不需外人指導,所有的小孩便會運用週遭的日常用品玩起家家酒、超人等遊戲,而角色的扮演根據,即來自生活在他身旁的人物,或電視中的人物,一種俯首即拾的經驗反射。串聯人類的歷史及童年的回憶,可以發現戲劇的本質,其實是一種根源,一種天性,戲劇之於人類,仿如基因般,無法分割!而戲劇之於兒童,是一種天真,再自然不過的藝術。

(二)              戲劇藝術對兒童的重要性與目的

運用戲劇這最親切的藝術領域,來親近孩童,可以達事半功倍的效用。戲劇,可以幫孩子做一經驗的整合,用自己的智慧與身體,學習如何解決問題,組織整合,發揮自己的潛能,是放出最大的能量。更重要的是,兒童以快速的成長方式,無論是身、心、精神方面,對於社會、大環境,正做一全盤的接受,透過戲劇藝術的帶領,可以使孩子漸漸明白「自我的能力」,學習「適當的溝通技巧」,並瞭解認識自己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建立自信心,對不同的人、事、物環境變化,都能適時的做一思考及反應。同時吸收他人的學習及人生經驗,能更真切的體會他人的情感與立場,建構出屬於自己的一套人生哲理。

(三)              戲劇的基本元素

以下的四元素,為最基本的戲劇要素或稱劇場藝術要素,每項將逐一概論之:

1.     肢體(或表演藝術工作者):肢體的活動,廣泛包含聲音的運用與肢體語言,豐富劇場的藝術性。

2.     作品內容(或劇本):透過演員、劇場設備、導演的詮釋,將劇作家的理念呈現出來,具體表現在觀眾的眼前。

3.     空間(或演出場地):戲劇的空間,沒有一定的設限範圍,但是得要有一空間,可以提供出來,大小完全視呈現及需要而定。

4.     觀眾:戲劇或劇場藝術的傳達目的,完全是為了呈現給廣大的群眾。

(四)              創作性戲劇於教學課程的應用

創作性戲劇,是透過帶領者,精心規劃課程於戲劇課或一般課程中,視其特定的需求,以年齡、能力、興趣、專材等因素,運用戲劇團體參予及互動關係,循序漸進,引導學生,發揮創造力與合作的精神,豐富上課的內容,快樂的學習經驗與過程,提高學習的慾望教學品質。透過教育戲劇,運用戲劇與劇場技巧,以人性自然法則,啟發學生自發性,在教師領導者有計畫與設計的課程內容與引導下,透過創造性戲劇的即興表演、角色扮演、模仿、遊戲等方式進行,讓學生在彼此互動的關係中,充分發揮想像、表達思想,在實際操作中學習,並且使學生獲得美感經驗、增進智能與生活技能,具彈性且活潑教學環境。

(五)              戲劇欣賞

在戲劇教育中,「觀眾」不同於表演劇場中的觀眾定義,當在教室中從事戲劇教學時,部分的學生會成為「觀眾」,雖然他們不是很正式的在欣賞一齣表演,但還是稱之為「觀眾」,並教導他們一些基本的觀念及禮儀,其注意事項如下:

1.     正式在表演廳欣賞演出時,開演前燈明燈暗,即表示即將開演。

2.     演出中,因應換場或換幕,須全場燈暗,代表「暗場」換景或換幕。

3.     表演完畢,演員會做一「謝幕」的方式,觀眾此時可以鼓掌,歡呼喝采,表達自己的滿意度。

4.     劇場的禮儀,則是「尊重他人」,於欣賞時,不要大聲喧譁或吃東西干擾他人欣賞,不宜服裝邋遢進場。

(六)              結語

戲劇是一綜合藝術,將戲劇運用於教育體系中,需要戲劇與教育工作者賣力建立正常且正確的戲劇教育觀念,戲劇不是作秀,而是踏實的去呈現內心所要表達的意念,是一步步的印證,而不是速成。戲劇教育的落實,是我國教育史上的一大突破,大量的運用在學科教育中或相關的崗位上,並落實在生活的環境中,使參與的人能夠藉由戲劇活動肯定自己在團體中的意義,豐富人生的價值觀與力量,進而建立自己的人生觀及美學觀點。

參考資料:淺談戲劇概論與兒童戲劇--蔡幼玲老師

回課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