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縣的平溪、十分位處於相當偏僻的山區,開發甚遲交通不便,平時人煙罕至,這裡原是平埔族的勢力範圍。早期到此開拓的漢人常遭殺害或遭土匪搶劫,但由於通信不便,因此,大家就以「放天燈」來通風報信,如此,也就漸漸流傳下來,成為一種習俗了。但自從媒體大量播報這裡的特色--「放天燈」之後,每年到了元宵節這天晚上,大批的人潮湧入,一盞盞的天燈,點亮了平溪、十分的天空,為這個寧靜的小鎮帶來生氣。
「天燈」亦稱為「孔明燈」,相傳是三國時代諸葛孔明(諸葛亮)所發明的,用來作為軍事通報之用;另一種說法是說其造型像孔明所戴的帽子,因此就稱為「孔明燈」。
「天燈」在這幾年有漸漸改良的趨勢。首先是天燈的外表,不再是單一的白色,而是圖上各種不同顏色,甚至出於名家之手的彩繪皆有;再者,天燈有不再固定是「孔明帽」的形式了,各種卡通人物造型紛紛出籠,讓放天燈之餘還能欣賞到不同造型的天燈。
「放天燈」的方法非常簡單,只要在天燈上寫上放天燈者的姓名,然後點火,利用熱空氣上升的原理,天燈自然就飛上天空了,因此有「放得越高,(事業)升得越高」的說法。待天燈中的燃料燒完,天燈自然就會落下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