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元重建新希望

 王亞玲/埔里報導   2001.08.23中國時報

    桃芝颱風過後,八月四日通往南投埔里的道路,不是因土石流崩塌,就是淹沒了隧道,就連主要橋樑愛蘭橋都垮下來了,僅剩一條單行道的老橋,透過橋兩端的交通警察指揮兩邊的車流量。日頭赤炎炎,等候中的車輛都顯得不耐煩,乘客紛紛探出頭來看,倒底是怎麼一回事。走出車外,盡入眼簾的青山綠水,繼九二一大地震和桃芝颱風過後,完全變了樣,青翠的山峰禿了頂,映綠的河水也染了黃泥,崩塌的土石和倒塌的檳榔樹,躺在河床上哀鳴。

    不過橋的另一端埔里愛蘭國小的禮堂,卻不時傳來兒童的嬉笑聲,他們忙著分組進行故事接力,以便演出;小朋友利用廢物做成的裝飾品,童趣可愛,擺在教室窗邊的桌子上,供家長和觀眾欣賞。這樣溫馨的情境,與校園外看到的場景,有天壤之別。兩場天災,家園全毀,失去親友,南投人他們眼裡唯一的希望是活著,是兒童。

    「桃芝颱風過後,我以為埔里人已經沒有心情再參與兒童戲劇營了,我特地先打個電話詢問,沒想到他們不畏艱難,熱情地叫我們一定要下來,就這樣『好山好水紙風車戲劇工作營』,照舊舉行。」紙風車兒童劇團兒童創造力工作坊的主持人李美玲說。這個為期三天的兒童戲劇工作營,是劇團為九二一「五十元一塊磚」劇場砌磚行動所策動的「好山好水紙風車戲劇教室」的暑期延伸。

    九二一大地震後,劇團發起了「五十元一塊磚」的劇場砌磚活動,紙風車兒童劇團不但參與了這項活動,把每一張門票的五十元回流給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再把這些資金做為回饋災區的師資和活動基金。紙風車劇團團長任建誠表示,執行長李永豐刻意選在九二一震災滿一年後才開始從事災區兒童的戲劇工作,最主要的目的,是災後在各方公家和私人團體的關注下,有太多藝文團體前往湊熱鬧,等到這些團體紛紛離開後,紙風車才決定進行長遠地「好山好水的戲劇教室」規畫。

    與雲門舞集「藍天計畫」不同的是,雲門走的是學校和社區路線,幅員廣泛;紙風車礙於經費,遂與埔里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的婆婆媽媽之家合作,以社區為主。「從九二一震災一周年之後,紙風車兒童創造力工作室,每雙周前往愛蘭活動中心、埔里婆婆媽媽之家、水里幼稚園等地區進行社區性的兒童戲劇教學。」李美玲強調,這樣的教學很有意義,因為小朋友和婆婆、媽媽、老師一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