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一世紀怎安老?

 

咖啡座上,幾個老友難得聚會。話題竟然泰半都圍著父母老人家。

年過半百的我們,成了家,事業也大致穩定;如今,最讓我們憂心的,是我們的老父老母。

照料失智老人

心力交瘁

黃,最讓我們羨慕!三代同樓多年,近親又是近鄰,既方便往來又各有獨立空間。但是黃也嘆息:老母九十有餘,已罹老人失智症,請一菲傭照料。

老人家對眼前的事,轉瞬就忘,卻總記得錢。她一生省吃儉用,近年來兒女孝敬她的錢,都塞在內袋裡,拒絕存放;而今只得幫她用別針扣住,大家也都有默契,只孝敬她點心食物了!

經常一轉身工夫,母親就悄悄出了門;雖因在該區住久了,不致迷路,但菲傭緊張,家人也總懸著心。

孫,父母椿萱並茂,前不久旅居國外的姊妹才返國,歡度父母七十年婚慶,還讓我們嘖嘖稱羨呢!他也感傷萬千:父母年近九旬,如今母親身體較羸弱,而父親失智,病症跟美國前總統雷根一樣,有時日夜顛倒,或把黃昏當成天亮、或半夜要母親起床,弄得母親疲憊不堪。

想請個菲傭幫忙,卻因父親多疑,家中根本容不下外人;甚至對兒女也不信任,常跟在後面窺伺,或叫母親去察看。而且性情大變,稍不如意,就拍桌子、踢門;母親說結褵七十年,父親不曾口出粗言,如今卻罵過幾回。

兒子想請老人家南下同住,父親卻二話不聽,一口回絕,就是不肯搬離住慣了的老家!所幸,目前母親還能照料父親,姊弟們也都定期回家分擔家務;但是,再下去呢?

心智回到童年

能奈他何

陳的祖母算是人瑞,歡慶百歲後不久,才往生。末後那幾年,阿媽「食不知飽」,醫師說是主管消化系統的大腦神經退化,所以只有控制她的食量。而阿媽常向鄰人、親戚抱怨肚子餓,讓子女難為;後來,又不知到洗手間排便,只好母親跟著清理。

陳深沉地感到,那是一段黑暗的日子──老人喪失了尊嚴,母親也疲於照料,以及最後送去安養院的無奈。

王的丈人,也是壽翁,卻在許多事上回到童年。

開始的特異行為是拒絕洗澡。初勸時,他堅持:「昨天才洗過!」再勸,他便雄辯滔滔:「哪有人天天洗澡的?又不髒!誰說不洗澡會生病?」接下去,就開始發火罵人了!兄弟倆曾試過,用強硬的方式,結果,老父咆哮如雷、拳揮腳踹。

後來,開始將食物渣滓吐在地板上,葡萄皮扔在牆上,且矢口否認:「我怎麼會吐在地上?誰說是我?」弄髒地板、牆壁事小,老人家踩滑了腳,怎得了?

是心智回到從前嗎?五六十年前,北方人很少洗澡;當時住宅的地面還是泥土地,人們習慣將渣滓隨口吐在地上,飯後再清掃。是心智回到從前吧!

期望安養政策

真能造福

這些家事,平時很難向朋友啟齒,老友相聚,才能互吐苦水;也才知台灣地區約有四萬五以上的老人罹患失智症;還有許多只被當成老人家容易忘事,或是「老小老小」,未被家人注意。

其實,就算注意到,又能如何?藥物,效能可疑。不然,雷根就不會罹患此症,或者一定已治癒。

電視曾報導苗栗鄉下有個長壽村,近百歲的老人家比比皆是。他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蒔花種菜,含飴弄孫,與鄰舍翁嫗對弈,頤養天年。

相形之下,生活在都會區裡的老人,就沒有這麼幸福。中年的兒女在職場打拚,少年的孫輩在升學壓力下浮沈,老人們在電視機前,逐漸凋零,看電視、閱報紙,有看沒有見,有聽沒有懂;剪報三十載,最後變成剪欄框,有剪沒有看!

政客們口口聲聲的老人年金,對我們這些家庭有何助益呢?若能由縣市地方辦理安養中心,各社區有老人公寓、托老所等,是我們這些有心無力,為人子女者的最後希望;讓老父老母得到專人的照顧,讓我們在為工作奔波之餘,也能就近看望,陪伴老人家。

對於罹患老人失智症者,更需要有周全的醫療體系,讓老人盡量有尊嚴、有溫情的走完人生;做兒女的也不致顧老念小,到疲於奔命、心力交瘁。

畢竟,人人都有衰老的一天!我們老年又將如何?全未可知!目前唯一的期望是:為政治國者,能積極作規劃,使廿一世紀的老者,都能安享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