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杯澆愁?少拿性命開玩笑
文╱黃炤宏
喝酒喝到酩酊出神,意識模糊糜爛,這時的效應不僅只是注意力不集中,會做出平常難以想像的事情而已,心理學家現在鄭重警告,如果你的心神陷入沮喪低迷狀態,千萬不可飲酒,這可是攸關生命的忠告。
•
酒精會促進自殺傾向機率
「舉杯澆愁愁更愁」啊!「醉鄉路穩宜頻至,此外不堪行」、「醉裡看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這是中國騷人墨客對喝酒的歌頌,但二十一世紀的醫學界發現,舉杯澆愁,不僅是愁上加愁,還會讓當事人燃起自殺的念頭;一個原本只是多愁善感,憂愁指數高一點的人,經過酒精浸泡、發酵後,竟然走上了自裁之路。
過去的醫學研究,早就證實了自殺與酒精間的關聯,但研究也多半只做到這裡,認定喝酒喝到鬧自殺,那分明是酗酒者的事;現在可不,最新一期「美國流行病學期刊」上有篇文章指出,即使平常沒有酗酒習慣的人,沾到酒杯,就會有提高自殺傾向的機率。
製作研究的哈佛醫學院「健保政策」教授羅那得•凱斯洛發現,和不喝酒的人群比較起來,酗酒者會嘗試自殺的比率高出了三倍;讓人感到驚訝的是,就算不過量,只不過淺酌幾杯,你會想自殺的機率,也是一點都不喝的人的兩倍。顯然酒精裡包含一種成分,會讓人無法克制地產生想要自裁的衝動;除此之外,酒精也會讓人特別容易沮喪。美國自殺協會的執行長柏曼如此解釋這層因果關係:「有一個人心情鬱悶不樂,想要靠喝幾杯酒來解放心情,但愈喝就愈覺得不快樂,然後,事情就變得很不可預測了。」
•
併用藥物則輕生比例更高
凱斯洛的研究也發現,喝酒會讓人想自殺,服用藥物(及毒品)也有同樣可怖的效果。服用大麻、吸劑、海洛因,和比較現代的搖頭丸等藥物,都會提高自殺的機率,而且,同時服用兩種以上藥物的人,自殺的機率更高。舉個例說,喝酒又吸大麻,簡直就可以等著在第二天的報紙社會版上,找尋他們的名字。
更準確一點的數據是,根據美國從一九九○年到九二年,一項全國性的自殺研究(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顯示,使用兩種藥物(毒品)者的自殺機率,是完全不沾毒品者的四點二倍;藥物使用得愈凶,自殺的人群也愈多。這項研究訪問了八千零九八名從十五歲到五十四歲的人,相當具有代表性。
這給我們身在台灣的人何種啟示呢?如果不想讓自殺率再度攀高,一定要嚴格管制藥物與毒品的使用嗎?沒有錯,但我們早就已經是個用藥的社會了,看看台灣人每年吃掉多少藥,酒店裡乾掉多少加侖的酒,這能夠禁得了嗎?
愈是沮喪,愈是心情鬱卒,就愈想靠藥物解決問題;酒精,也是個看來最容易想到的心情解答,可惜,從酒精引發的自殺效應看來,需要酒精的人生鐵定無解。
而且,只要一點點酒精,就會像火柴點燃汽油那樣,爆炸開來就是熊熊烈火,把生命的一點綠意也全都燃燒殆盡。我們的忠告是,心情好的時候,喝酒可以助興,但千萬不要在沮喪、心情低潮時沾上酒精。舉杯澆愁?少拿生命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