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的「骨氣」

 

外祖父的行事為人,一向要求自己能實在、能忠心,責己嚴,嚴及子女;待人寬,寬及兄弟朋友。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也就是為了忠於自己的價值觀。

生於民國二年,外公經歷了日據時代和光復的交移轉換,有小學畢業學歷的他,在十八歲的那年開始了在鐵路局上班的生涯,當時的鐵路局是日本政府的國營事業,他也就如此在日本人的管理下做了十多年的工作;薪水也算不上特別高,可是在當時的社會中仍稱尚可。這樣一年一年忠實而盡本分地工作下,外公也一步一步漸漸地由辦事員、車長而升到了車站的站長。當時做站長的工作,也是要隔一定時間就跟著調動的;由於舉家住在台東,調動的也是以花東一帶為主,諸如初鹿、鹿野、瑞穗等小站。

光復了,台灣為國民政府所接收。幾年後,仍在鐵路局工作的外公卻以未滿五十歲之中壯之年辭了職。

外公辭職應該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那時其實他再過幾年就可以退休;是什麼使他放棄了即將可領到的退休金呢?還是他一逕的踏實和執著;這次執著的名字叫「骨氣」。

所謂骨氣,自然不是指的對日本人的效忠;緣由是光復後政府接收的鐵路局中,送禮風氣極盛。送禮,升遷坦順;不送,原地踏步。憑著「一枝草,一點露,天無絕人之路」和「要做牛,不驚無犁可拖」外公就這樣辭職,轉而替人送貨,以更繁重的工作負擔家計。

外公有沒有後悔過呢?沒有。對於他來說,做應做的事,保存應持的信念,也就沒有後悔的必要。現代人眼中,這也許是很傻的決定,可是作為他外孫的我,卻要以有這樣忠於原則、擇善固執的外公為最大的驕傲。

做應做的事,保存應持的信念,也就沒有後悔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