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祠塔
    华林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州市屏山南麓。宋乾德二年(964年)吴越国郡守鲍修让建,初名“越山吉祥禅院”。明正统九年(1444年)赐额“华林寺”。几经兴废,仅存大殿。经碳14测定,确认为千年前原构架,是长江以南最古老木构建筑物。日本镰仓时期“大佛样”、“天竺样”建筑,深受此类建筑风格影响。
    闽王祠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鼓楼区庆城寺东侧。闽王祠址本是王审知故居,后改庙。宋开宝七年(974年)吴越刺史钱昱奉钱亻叔命重修府第为忠懿闽王庙,祀王审知。元代庙毁,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奉旨重建,改称闽王祠。祠内保存唐碑一、宋碑一、明碑二。清末及民国初曾重修,1981年修复后对外开放。
    福州孔庙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圣庙路,现为福州市少年宫。唐大历七年(772年),始建学宫,五代王审知置四门学,宋太平兴国间改为孔子庙。其规模原有百余亩,后因大火,范围渐次缩校现存庙宇是咸丰元年(1851年)至四年建。旧时,孔庙列为“圣地”。东西宫门均立下马碑,上书“文武官员到此下马”。
    涌泉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州市东郊鼓山。相传有神龙见于灵源洞。开山建寺于唐建中四年。涌泉寺曾于明永乐六年(1408年)、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以及清代数度烧毁。当时,有人写下这样的诗句:“一夜狂飙嘘烈焰,千年古迹化飞灰。”劳动人民又两度在废墟上重建涌泉寺。历史上,涌泉寺为福州“五大丛林”、“十大名刹”之一,居“闽刹之冠”,寺院僧众千人。今日的涌泉寺基本上保持了明嘉靖年间的布局和清代的建筑物,其庞大而主从有序、巍峨壮观,占地面积11423平方米。寺内现保存着大批经籍、图书和历史文物。
    戚公祠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鼓楼区于山顶白塔寺东。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戚继光自浙江率兵六千支援福建抗倭,打了胜仗,班师回浙时,福州官员、乡绅、士兵在于山顶平远台设宴饯别,勒碑记功。
    1933年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等人在台旁建祠,配以平远台、醉石亭、蓬莱阁、补山精舍、吸翠亭、五老峰、榕寿岩等诸胜。祠厅中祀戚公戎装塑像,两侧是抗倭业绩,陈列战袍甲片,行军干粮“光饼”、“征东饼”,1965年出土的记碑残石等。附近岩石上镌有近代文学家郁达夫于1936年谒祠时所作的《满江红》祠一首。
    西禅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州市郊洪山乡怡山,始建于南朝梁。    相传为梁王霸成仙地。寺历经多次废圮、复建。明代时沦为马森家庙,清光绪间重建,占地6万多平方米。寺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斋堂、念佛堂、崇德堂、禅堂、放生池等。寺内还有唐咸通古井、宋荔枝树、出土唐延圣大师塔内真身记碑刻、唐惠棱法师墓塔、元抱鼓石等文物。近年新修山门、玉佛殿、十三层佛塔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