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林寺
    被誉为国宝的华林寺,位于福州屏山南麓。它建于北宋乾德二年(964年),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那时,吴越国国王钱叔割据闽浙等地,其臣下福州郡守鲍修让为祈求佛祖保佑郡境的安宁,折除闽王宫殿,利用其材料在屏山南麓修建“越山吉祥寺院”,内有文昌祠、普陀岩和正殿等。正殿之后有法堂,法堂之西有祖师殿,皆以屏山(越山)为靠背。此后,后人又在附近建造数座禅院,遂蔚成大观。宋高宗曾赐该寺御书“越山”、“环峰”。明正统九年(1444年),御赐匾额“华林寺”,遂改名,迄今依然。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附近的罗汉院、越山庵等并入,华林寺规模更大了,后又增建御书阁、环峰亭、绝学楼、胜会亭诸胜。清嘉道年间(1796─1850年),重建大殿、天王殿、山门、廊庑、客堂、僧舍等。   
    华林寺历尽岁月沧桑,至今仅存的山门、左右配殿、廊庑和大殿,系清代重修。大殿为抬梁式构架,包裹着宋代初建时的构架,单檐九脊顶,高15.5米,面积574平方米,有18根木柱。柱子以上全由斗拱支撑,不用一根铁钉,保留着宋代建筑的特征。这种木柱风格流行于南北朝时期,隋唐以后已不多见。因此说,华林寺大殿是中国南方古木构建筑的代表,其建造方法在全国唐宋木构建筑中独具一格,对日本镰仓时期(12世纪末)的建筑风格有着巨大的影响。可见,华林寺又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见证。   
    华林寺大殿是我国南方遗存的、屈指可数的宋代木构建筑之一。它是极其珍贵的古建筑,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有着不可替代的文物价值。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