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先烈东路沙河顶。是为纪念1932年1月28日与同年3月间在淞沪地 区抗击日本侵略军战役中阵亡的十九路军爱国将士,由华侨捐资,于1933年修建的。属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
1月被国家民政部公布为全国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9.18”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紧接着在1932年
1月28日悍然出兵进犯上海闸北。当时驻防淞沪地区的国民党爱国将领蒋光鼐、蔡廷锴部第十九路军奋起抗击日寇,爆发了“淞沪抗战”。随后张治中部第五军也参加了作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战斗中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不少壮士为了保卫神圣的国土,血洒沙场,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必将永垂史册。
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占地5.0346万平方米。入口处为花岗石砌筑的仿罗马纪功式凯旋门,门柱上镌刻“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坟园”14个大字。坟园主体建筑为高20米、用花岗石砌成的圆柱体纪功碑,耸立于半圆柱廊的中央。碑两侧为烈士墓地,还有英烈题名碑、抗日亭和先烈纪念馆。馆内陈列了“一·二八”抗战的图片、照片、实物、手稿等300多件。整座陵园庄严肃穆,建筑雄伟,树木葱郁,芳草依依,是缅怀先烈、教育后人,为中外人士所喜爱的游览场所。
解放后,特别是近几年,人民政府十分重视陵园的建设,仅1991年和1993年就两次拨款1200多万元对陵园进行整治修复,并将新建东大门和音乐喷泉,以及反映淞沪六大战役场面的浮雕墙和约
900平方米的第二纪念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