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越秀公园西面的象岗,是岭南地区年代最早的一座大型彩绘石室 墓,共
7室。是近年来我国五大考古发现之一。
南越王墓深藏于岗顶之下20米,1983年 6月因基建被发现。墓主身穿丝缕玉衣,用一棺一椁。从贴身随葬的龙钮“文帝行玺”金印和一枚“赵昧”玉印,确认了墓主是南越开国之君赵佗的孙子,即第二代南越王赵昧。公元前
214年秦始皇50万大军统一了岭南。在岭南地区设南海、桂林、象郡 3郡,任命任嚣为南海尉,设郡治于番禺,并建城。秦末汉初,赵佗继任南海尉,他乘中原战乱,据地自立,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王。第二代南越王的陵墓距今已有2100多年。陵墓中有殉人15具和1000多件(套)珍贵的随葬品,尤其是雕镂精美的各种玉器,堪称汉代玉器之大观,具有汉、楚、越文化特色的青铜器也属珍稀罕见。
南越王墓是岭南地区汉墓中出土文物最多、考古收获最大的一座。它的 发现,为研究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开发、物质文化的发展、南越历史、以及广州早期城市的历史发展、汉越民族文化的融汇等,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发掘后,墓室就地保护,并在其旁辟建了占地
1.4万平方米的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1987年开放以来,已接待了国内外游客100 多万人次。南越王墓出土文物,被誉为岭南文化之光”和“国宝”.
票价:全票12元,团体10元。
开放时间:上午九时至下午五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