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
    大慈恩寺和大雁塔位于西安市城南3公里处,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大雁塔为其母文德皇后祈求冥福,在隋代原无漏寺旧址重建。建成后,剃度僧众300,礼请50主持,并请玄奘法师由弘福寺迁居此寺,专建译经院供其使用。永徽三年(652), 玄奘法师奏请在寺內建塔,即今之大雁塔。唐末因战乱而衰微。五代后唐長兴年间,西京留守安重霸普事修葺,宋熙宁年间又遭火灾。明代秦王藩府虽予修善,規模已远非旧观。近年来,此寺经全面維修加固。如今寺內沿寺中轴线上有殿五间,內有釋迦佛及十八罗汉塑像,后有经堂, 两侧为廂廊。
    大雁塔,是唐高宗为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的佛经而建造的。初时只有五层,武则天时增为十层,后遭兵毁。現为七层,高64米,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塔呈方锥形,各层均用砖砌,塔身为仿木结构,具有印度佛教建筑色彩。
    玄奘法师:到了慈恩寺,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这里的第一任主持方丈。
    大雁塔玄奘,河南偃师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旅行家、翻译家、佛学家,他于公元628年自长安西行,历经艰难险阻到达印度,得到戒贤法师的精心指导,公元645年回到祖国,朝廷在慈恩寺举行了空前盛大的欢迎仪式,出动了1500多辆轩车、200多幅刺绣佛像、500多幅以金线绣出的经幡,入寺和送行的高僧分坐500辆庄宝车,盛况空前。 玄奘带回佛经657部,先后在弘福寺、慈恩寺、玉华寺等处翻译佛经74部,共计1335卷,在我国佛教四大译家中译书最多,译文最精。 玄奘还应唐太宗的嘱托,由他口述,其弟子笔录,将他17年旅途中经历的110个城邑和传闻的28个地区和国家的历史、山川交通、民俗风情、物产气候、政治文化、宗教信仰等,整理成《大唐西域记》12卷,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这位传奇式的人物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他不畏艰难,排除九九八十一难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自唐代以来以来广为流传。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在此基础上写成了脍炙人口的中国古代四大小说之一《西游记》。

地  址: 西安市城南3公里处
乘车路线: 自火车站乘坐610路,大雁塔站下车
门票价格: 10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