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關係句式--同字而不同詞性
ex.1:解衣衣人, ex.2:賢賢易色

    漢語的文法,是一種「以神統形」的自由結構,很難被詞性所束縛;因此漢語學者有「離句無品」的說法--認為漢語離開 句子中的互動關係,就沒有詞性可言。

  在古文中,常見相同的字出現在一個句子中,而詞性不同的現象,例如下例常被引用:

  解衣衣人,推食食人 

  此例中主詞S省略,而呈現(S)N1V1O, (S)N2V2O 的結構

  其中同一句的N1、V1都是「衣」,而N2、V2都 是「食」。意義是那個人脫下自己的衣服給別人穿,推開自己的食物給別人吃,代表儒者民胞物與的胸懷。

  有時相同的字不必然非得合在一起,也能達到預設的效果。例如:

  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其中第一個是 名詞:羞恥心,第二個同上,第三個字是個動詞,表示「以...為恥」或「視...為可恥」,最後一個字是名詞:恥辱之意。全句的語譯是:

  一個人不能沒有 羞恥心,若對自己沒有羞恥心感到可恥,就終身不再有恥辱了!

  這段孟子的議論,因為類疊的使用深具氣勢,同時也巧妙地運用了方塊字獨特的文字趣味!

例句1:
賢賢易色
這是《論語.學而》篇中子夏的言論。其中第一個賢是動詞,指尊敬;第二個賢是名詞,指賢者。
依此類推,後面的「色」也是「色色」的省略,其中第一個色是愛好,第二個色是美色。
兩句話意指:用尊敬賢人的心,取代愛好女色的心,(是學習的首要態度)。

例句2: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以上《論語》中孔子的教誨,前面的君臣父子是名詞,而後面的君臣父子是指君臣父子之道;全句的意思是:
君主要盡君道,臣子要盡臣道,父親要盡父道,子女要盡子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