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芯菱 藉溫柔小革命扭轉人生
記者/鄭閔聲  攝影/林育緯
883期 2013-11-21

改變社會的群體能量,永遠來自個人。除了創新以外,沈芯菱也不斷倡導「自我革命」的概念,「革命並不一定要推翻什麼,也許只是在舊有的事物上賦予新的生命和創意。」

「我們這個世代,還有可能出現第二位張忠謀嗎?」台灣大學八十五周年校慶大會上,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自校長楊泮池手中接下名譽博士證書的那一刻,沈芯菱也和現場其他台大人一樣拍紅了雙掌,內心卻如此思索著。但這個念頭只在腦海裡停留了一分鐘,就遭到翻轉,「我們不必期待變成上一代的什麼人,應該更努力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沈芯菱默默地下定決心。

現正就讀台大新聞研究所的沈芯菱,雖然才剛滿二十四歲,其實早已走上獨一無二的人生道路。從十一歲第一次幫祖父及雲林農民架設網站推銷文旦開始,十多年來,她透過架設免費線上教學網站、以鏡頭記錄台灣草根臉譜、深入偏鄉演講,進行公益活動,卻堅持不接受捐助,靠著自己演講、版稅、攝影、得獎收入,支應總數約五百多萬元的開銷。


沈芯菱(右)從台大校長楊泮池(左)手上,接下首屆台大學生社會奉獻特別獎。

(圖片/台大提供)


不願當書本裡走出來的人

曾被《時代》雜誌學生版譽為「掉落凡間的天使」,沈芯菱的事蹟自二○○七年起被收錄在十本教科書裡,作為下一代學生典範,去年更進一步獲得「十大傑出青年獎」肯定。

十一月十五日台大校慶當天,沈芯菱的身分除了在校學生以外,更是首屆「台大學生社會奉獻特別獎」得主,與獲頒名譽博士、傑出校友的各界賢達同台接受表揚。

擁有比其他學生豐富的課外經歷,加上優秀的成績,讓沈芯菱從清大畢業後,一舉推甄上台、政、清、交等名校共九所研究所,當時有人在社群網站PTT的研究所板上留言:「沈芯菱,妳究竟要考上多少研究所才夠?」引爆熱烈討論。


由於這段插曲,讓沈芯菱還沒入學就先成了校園話題人物。但沈芯菱並不願凸顯個人差異,因此鮮少主動談起從事公益的經歷;只是每次遇到新朋友時,話題總不免圍繞著這些故事打轉,常常令她感到些許不自在,總覺得自己像是從書裡走出來的人物般不真實,「真正的朋友是不會在意妳得過什麼獎、做過什麼事的。」

不願讓外在獎項定義自己,也體現在去年的十大傑出青年頒獎典禮。當天沈芯菱不僅沒有告知同學、友人,甚至連家人也未北上參與盛事。因為課堂採訪需求而出席典禮的新聞所同學彭筱婷,意外成了唯一見證人:「這對一般人來說,應該是很重要的事吧,但她竟然什麼人都沒邀。」

五年前,剛上大學的沈芯菱,希望藉由自己的真實生命經歷,帶給更多人正面力量,開啟了巡迴演講這項「希望工程」;進研究所後,這更成了她在課業以外的最大重心,她平均每周演講兩到三次,其中多次是在交通不便的偏鄉學校,「我也是來自資源不足的地方,我想讓和我一樣的孩子,看見生命的另一種可能性。」


沈芯菱透過一場又一場的演講,進行思想改造的「希望工程」。


透過演講教孩童渴望生命

「我不是什麼天才,更不是幸運兒;我只是出身流動攤販家庭的孩子,貧苦一直是生活中的記憶。」沈芯菱常以這段話,勉勵因資源匱乏而對未來沒有憧憬與自信的學童,靠著改變想法,在既有環境中發現新契機,「我就是透過大家都會的工具,發揮創意改變周圍的人。」

曾有一位嘉義朴子的學童抱怨,「我很討厭爸爸要我幫忙挖蚵仔,為什麼我們家要做這個?」沈芯菱告訴他,「雖然挖蚵仔很辛苦,但每個人在餐廳吃到蚵仔時,都會想到這是你們一顆一顆剝出來的,這是一件很偉大的事喔!」這番話讓孩子逐漸肯定自我,事後甚至寫信向沈芯菱報告幫爸爸剝蚵仔的「戰績」,令她深受感動。

一般談到公益活動,不外捐贈金錢物資的「給魚吃」,以及指導謀生技能的「教你釣魚」兩種。然而沈芯菱的演講,更重視啟發孩子的潛能和天賦,以及對生命的渴望,「我沒有給魚,也不教釣魚,是要他們養出自己的魚。」

正因為想知道聽過演講的孩子能養出什麼魚,五年多來,沈芯菱在每場演講結束都會說,「回家以後歡迎寫信給沈姊姊,我一定會回信喔!」隨著場次增加,來信量也愈來愈大,現在的她每天必須花一到兩個小時回信,「看見我的某一句話、某個觀念,讓任何人變得更好,就是我快樂的根源。」

在熟識的同學眼中,沈芯菱就跟一般女學生沒兩樣,常和同學討論該去哪裡剪頭髮?或用什麼化妝品?但只要一站上演講台,她就像變了一個人,讓人無法將目光從她身上移開。

今年一月,沈芯菱應邀赴香港演講,且全程以英文進行;從未有過英語演講經驗的她相當緊張,一再請同學確認講稿有沒有疏漏。一上台,沈芯菱卻立刻拋開一切不安,對著數百名香港學生侃侃而談,「她傳達故事的能力已經超越了語言的隔閡,雖然我早就看過講稿,卻還是深受吸引。」全程參與演講的同學周佳勳這麼回憶。


用行動讓世界更好的憤青

也許是從青少年時期就投身公益,沈芯菱一直給人一種看遍世事滄桑的穩重,私底下的她,卻也像經典名著《麥田捕手》主角一樣充滿憤怒,差別只在於她不會因此而疏遠整個世界,「我做的很多事情,出發點背後都是憤怒,但我會把憤怒轉化為改變的動力。」

最近一件讓沈芯菱憤怒的事,就是當前人心惶惶的食品安全問題。談起這話題,她不自覺提高音調說:「這簡直就是犯罪,我會很想問這些老闆,你想被孩子唾棄,或讓孩子被下一代唾棄嗎?」「如果我能對這些企業家演講,我會告訴他們,真正的窮不是沒有錢,而是沒有能力去幫助別人。」

多年來獲獎無數,且總是以光明正向姿態現身,很多人以為,沈芯菱自從改善家庭環境以後就沒再遇過挫折;但很少人知道,她架設線上學習網站曾被視為詐騙集團、拍攝草根人物臉譜屢遭白眼,一路上處處充滿荊棘。

一直到現在,沈芯菱的公益行動雖廣受好評,但批評聲浪卻也從沒少過。她坦言,確實有很多人質疑她是為了獲得政治或財務上的利益。這些言論一開始讓她很受傷,但從沒將她打倒,「有時候跌倒,只是讓你慢下腳步聽聽內心的聲音。」

除了伴隨名氣而來的爭議,沈芯菱也和時下青年一樣,因為高房價、低薪資、非典型就業等問題,對未來悲觀。就像她在校慶典禮看著台上的張忠謀,心裡不禁覺得雙方距離非常遙遠;幸好,她總能在樂觀與悲觀中取得平衡。「我們應該認清現實的黑暗,但不能就此沮喪,永遠要努力讓它往美好更靠近一步。」這是她給「困惑一代」的建議。

改變社會的群體能量,永遠來自個人。除了創新以外,沈芯菱也不斷倡導「自我革命」的概念,「革命並不一定要推翻什麼,也許只是在舊有的事物上賦予新的生命和創意。」

大學時期的沈芯菱,有一次返回雲林老家,母親突然對她說:「妳剛出生的時候又黑又胖,我只期望妳長大當個洗頭妹,能有機會認識好對象嫁出去,過個安穩的人生就好,想不到妳會得這麼多獎。」

雖然當下還搞不清楚母親的用意,但沈芯菱理解,這就是她心目中的創新與革命。沈芯菱依舊是剛出生時的沈芯菱,只是透過一場又一場的「溫柔小革命」,不斷增添新的創意與生命力。



沈芯菱
出生:1989年
現職:台大新聞研究所碩士生
學歷:清大人文社會系
成就:2013年台大學生社會奉獻特別獎
   2012年十大傑出青年
   2005、2011年總統教育獎
   2008年台灣十大潛力人物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54769/post/20131121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