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 清水祖師 ] [ 北院廟 ] [ 學生作品 ] [ 搶孤活動 ] [ 學習單 ] [ 相關網站 ] [ 參考資料 ] [ 作者介紹 ] [ 照片集錦 ]

 北院廟   

        力社北院廟源自清乾隆初年,約有二百六十多年,是福建安溪縣人氏,陳流攜同陳姓族親及祖師公香火渡海來台,在本庄落腳發展順利,加上陳姓族人與平埔人漢化迅速,不久,全村部份為陳姓族人所據。乾隆五年,陳流倡議集資募建祖師公木造廟室及雕塑全身。

 北院廟之所以取名為「北院」,乃是因為陳姓先民來福建泉州安溪縣,蓬萊山清水嚴寺正座落安溪成北方,早期渡台先民,懷念故鄉,安溪北側有安溪人精神信仰所寄託之清水岩清水師,因而取名為「北院廟」,本廟的開山第一代住持則是大陸神廟的高一如曇大禪師。

    北院廟的整體建 築與大陸清水岩,建築成一「帝」字形,象微至高無上與同齊的榮耀與莊嚴,廟內有「玉旨」「先斬後奏」 「尚方寶劍」,可見其威嚴。

      廟宅重燕尾、共雕十二調龍,「雙龍搶珠」的造型,虎虎生風,脊上「八仙過海」、「福緣壽」三官人物的交趾燒,流露出和的氣息,廟前石獅一對、壁上龍虎、麒麟等石雕氣韻生動,廟柱「雀替」「斗拱」部份均可見雕刻精美的「獅座」「花鳥」等接吉祥意味的木雕,增添其華麗豐彩,「水車堵」部份也有不同的造型人物雕刻,廟內善財童子乘蓮花的彩繪。

    更難能可貴存留的重要文物『一具燒紙錢的石雕金爐』,是清朝同治年間所造,約有一百二十五年而且還遠至澎湖信徒叩謝的字跡。北院廟雖然不是古蹟,但也有可 觀之處,淵源與大陸祖廟深,歷史悠久,現今廟室係

    民國十六年改建。廟產大部份為許多早期先民「羅漢腳」佔墾之田,後悉歸北院廟管理。

              北院廟不僅是當年村民信仰中心,也是全庄的文教中心。乾隆時期亟思加速番民漢化政,因此在鳳山八社均設有「社學」,教授番童四書、五經,北院廟即為當時「社學」所在,社師由本庄陳姓漢人之通文識理者擔任。

    嘉慶之後,由於本庄平埔族均已漢化,將「社學」改「漢塾」。本廟正門對聯及窗上的匾額可看出當時文風之盛:「祖春秋遵萬古先禮樂」、「師當左右序一家世代源流」。「天下士」、「笑論古人書」,廟內各廟柱詩書各有千秋師」歷盡歲月的,如今在「力社北院廟」留下鮮明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