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
若A為葫蘆墩,B為圳,C為A+B的結果,試問:C的答案為何?(計算時間為5秒)答:葫蘆墩圳,你答對了嗎?
所謂「舉一反三」,在前面的單元中,我們介紹了葫蘆墩,也解釋了「圳」是什麼,那麼,葫蘆墩圳是什麼?就是流經葫蘆墩的大水道•這是個怎樣的東西?葫蘆墩圳就是之前我們所提到的「偉大的水利工程」•接下來,就是我們一起去認識葫蘆墩圳的時候了•
1、
話說葫蘆墩圳
葫蘆墩圳的開鑿工程是由張達京(墾號為張振萬)所主導•
在開鑿水圳期間,當時的原住民部份已經漢化,所以,也開始學會農耕,但是,耕作需要用水灌溉,而開鑿水圳的技術只有漢人會,因此,岸里社的土官(負責管理地方的官吏)便與張達京訂立墾約「割地換水」,以取得水源•就這樣,水圳的開鑿工程便開始了•
葫蘆墩圳的取水口在朴子里埤頭一帶,大甲溪水便由此一路流經朴子里、東湳里,再順著頂角潭的灌溉渠道而下,水流隨之被分成兩股,東邊的稱為「東汴」,西邊的稱為「西汴」,此外,在分水處上建有一座土地公廟,是全台灣惟一的一座「水上土地公廟」•東西兩汴流往圓環北路後,開始呈現分流現象,東汴流經豐原國小的前門,即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停車場地下,一路還經過了市中心富春街;西汴流往豐原國小的後方,經圳寮社區、中山路、圓環南路,再往下則進入了神岡鄉,現在圓環西路與成功路交界處附近新闢了一公園:怡然園,就是為了紀念張達京而利用水利地所建造的•
2、功能
早期的開鑿是為了農田灌溉需要而引水使用,現在,因為都市開發的關係,農地多已改建成建築物或是停車場,因此,現在已經很難直接觀察到葫蘆墩圳的風貌了,當然,灌溉農田的功能也自然地消失了,從前婦人蹲在岸邊洗衣的情景也不復在,但葫蘆墩圳現在仍靜靜地流貫著豐原市,也許,有朝一日還會重現豐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