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城墙
    西安城墙是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0年)在隋、唐都皇城的遗存上西安城墙历经八年扩建而成的。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而又保存完整的古代城池建筑,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城墙建筑型制宏伟,功能设计周密,矩形城池,墙体全长13.74公里,南、北垣稍长于东、西垣。每隔120米有一座12米x20米的突出部,称“敌台”,全城共98座敌台;每座敌台上建有屯兵敌楼1座。城四隅各建角楼1座。东、西、南、北垣各建有城门1座,各门外均建有护门瓮城,瓮城上建有城楼、箭楼各1座。瓮城外临内侧护城河岸,建有控制“吊桥”的闸楼(亦称谯楼)1座。孔庙(即“碑林”)旁侧城顶建有魁星楼1座。城墙顶面以三层大砖墁砌,称“海墁”。海墁外沿建垛墙,全城共有垛口5984个,内沿建“女儿墙”。城垣内面建有登城马道和供排水用的“溜水槽”等。
    西安明城墙历经六百年的风雨剥蚀和人为破坏,损坏严重。一九八三年省、市人民政府成立西安环城建设委员会,开始对西安城墙及护城河、环城林进行全面整修。按照规划,将逐步恢复这一古城墙的旧有风貌。

位置:在唐长安城的皇城上
门票:8元
周边游览:钟楼、鼓楼、碑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