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吃素的獅子
一、故事內容
「小淘氣」是隻出生後不久就從獅媽媽身邊搶救出來的獅子,獅媽媽當時從野生的棲息地被送到動物園;也許因為關在籠子裡,離開了美麗的大自然而盛怒難平,獅媽媽殺死了每一隻甫出生的幼獅。「小淘氣」出生時,幸好喬治和瑪格麗特‧蔚絲特柏(George and Margaret Westbeau)這對喜愛動物的夫婦救了牠一命,並將牠帶到他們的「密谷大牧場」(Hidden Valley Ranch)。在那裡,「小淘氣」加入了其他動物的生活行列,包括馬、牛、雞、孔雀、小貓和狗。由蔚絲特柏夫婦所經營的「密谷大牧場」,位於華盛頓州的格林河(Green River)附近,創建於1957年左右,牧場裡的居民--這隻獅寶寶、小綿羊、狗、貓、雞和鹿,都過著彼此相親相愛的生活。
「小淘氣」從出生以來就不肯吃任何動物的肉,這隻素食獅子典型的一餐包括:含有適量蛋白質的各種穀類、鈣質、油脂和粗飼料。瑪格麗特總會事先煮好數天的分量,餵食的時候抓兩把煮熟的穀類摻入半加侖牛奶,就供應了「小淘氣」美味的一餐,還有牠最喜歡的橡皮娃娃一定要放在身邊才行!「小淘氣」拒絕啃食任何骨頭,因此為了增強牠的牙齒和牙齦,照顧牠的人會在橡膠鞋上噴灑香水,來吸引牠去啃嚼。
蔚絲特柏先生根據對這隻母獅子的觀察表示:「牠每次會花一個小時來吃牧場裡高大多汁的牧草,以保健牠的胃。」《創世紀》第1章第30節提到:「至於地上各樣的走獸和空中各樣的飛鳥,並各樣爬在地上有生命的物,我將青草賜給牠們作食物;事就這樣成了。」他在讀了聖經這個章節後,才接受「小淘氣」吃素的事實,並以素食餵養牠。在《以賽亞》第11章第7節和第65章第25節也證明了這項預言:「牛必與熊同食;牛犢必與小熊同臥;獅子必吃草,與牛一樣。」
很不幸地,「小淘氣」九歲時,在好萊塢停留三週進行表演期間感染了肺炎,而在數星期之後喪生。牠的生命結束了,但精神卻長存;「小淘氣」從生命的第一刻開始,就將牠所獲得的愛與關懷反映出來。
以下是有關在和平國度中眾生和睦相處的聖經引文:「豺狼必與綿羊羔同居,豹子與山羊羔同臥;少壯獅子與牛犢並肥畜同群;小孩子要牽引他們。」(《以賽亞》第11章第6節)這段經文指出:人類要負起照顧大自然的責任,並且在上帝創造這個世界的計畫中,扮演特殊的角色。
猶太教徒、基督徒和回教徒--所有的亞伯拉罕宗教,都承襲了聖經中伊甸園飲食方式的理念,以愛護並尊重一切生物為基礎(見《創世紀》第1章第29節、第9章第2-4節;《以賽亞》第11章第6-9節)。上帝創造動物來當人類的夥伴,「小淘氣」的故事更幫助人類領悟和平國度確實存在,人類與動物之間應該建立高雅的關係,並且要維護自然生物界的健全、安定和美好。師父的「您也可以選擇這樣的生活」訊息將引導世人擁抱一切眾生,並使我們進化成長,回復慈悲、和平、正義和慈愛的本質。
二、參考資料:
http://www.vegetarismus.ch/vegepet/tyke.htm
美國聖荷西新聞組(原文為英文)
02.一隻宣流法音的斑文鳥
一、故事內容:
位於臺中西屯的法鼓山寶雲別苑,素有都會中桃花源的美名,在法鼓山推動自然環保的理念下,無論在水塘邊、花圃中、綠蔭下,都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園中的植物種類很多,經常吸引不同鳥類在這邊棲息。
故事從2012年的夏天說起,八月的蘇拉颱風將一個斑文鳥的家從數公尺高的香楓樹上掃落,經過一夜狂風驟雨,在雨過天晴後,卻出現了一個生命奇蹟,義工從鳥巢中驚見四隻雛鳥正破殼而出。剛好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學僧正在臺中分院實習,四位小生命便在學僧們積極諮詢與探索學習,透過針筒餵食、燈照保暖接受照護。接著義工與法師們也用心愛護,其中三隻斑文鳥們平安長大。
有一天,法鼓山僧團常超法師卻發現一個不可思議的現象,一句句清亮的「阿彌陀佛」,居然從一隻名叫寬大的斑文鳥口中傳出。經過大家推斷,活潑淘氣的寬大與人特別親近,時常停留在法師的肩膀與手上,因此每天聽到的都是法師與義工用阿彌陀佛為牠祝福,在這樣環境與佛法的薰習下,牠也念起了阿彌陀佛。鳥和人之間竟然產生有聲的交流,如此觸動心弦的故事,讓許來到寶雲別苑的人除了驚喜,還有更深的感動。
初次聽到寬大念佛的人,經常驚呼「寬大一定有上過國語正音班」,不僅發音清晰、音調抑揚頓挫,還會配合節拍、拉長尾音,讓「阿彌陀佛」四個字彷彿有穿透力般,深深烙印在民眾的腦海中。尤其寬大在念誦前,還會煞有其事的清一清喉嚨,認真念佛的模樣十分俏皮可愛,讓親眼目睹的小朋友們,也來效法寬大精進念佛的精神。「真是太有善根了」,民眾相信寬大是來「現聲說法」的,同時也激勵自己對學習佛法有更大的信心。而寬大會清楚接續地念佛這件故事,也傳到臺北市野鳥學會理事長阮錦松耳中,常年研究野鳥習性的他表示:「我們的理解範圍,斑文鳥幾乎不會模仿其他的聲音,寬大會念佛真的很不可思議, 尤其是音準非常高,實在太神奇了! 」
奇蹟並非偶然,從紀錄寬大的生活影片中,不難發現,寬大每天時時刻刻都在把握機會念佛,就像是一個牙牙學語的小嬰兒,從每個人慈悲的回應與智慧的引導中,寬大努力超越自身的極限,透過勤勉不斷的發聲練習,創造一個令人讚歎的奇蹟。
寬大平日除了和他的兄弟寬吉、寬祥一起在寶雲別苑中自在翱翔,也經常隨著法師的腳步,來到法會、教室與信眾一起共修。每次法師介紹完寬大的故事,而寬大也以「阿彌陀佛」向大眾祝福時,充滿靈性的念佛聲迴盪在會場,除了深深撼動與會民眾的心,也為世人應愛護動物、珍惜生命,做了最好的生命教育示範。
法鼓山臺中分院監院果理法師表示,沒有人教導寬大念佛,只是寬大長期在寺院環境下受梵音薰息,加上善知識的引導,讓善的種子得以成功發芽。寬大會念佛,除了本身善根深厚,也是彰顯環境教育的重要,環境會影響一個人甚至一隻鳥的心性與行為,眾生皆有佛性,相信寬大的故事能帶給我們心靈上一次很好的啟發。
◎影音、文:林雅櫻20130419
◎圖:文宣處
二、資料來源: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https://www.ddm.org.tw/news_in.aspx?siteid=&ver=&usid=&mnuid=1222&modid=5&mode=&nid=2248&noframe=1
03.母愛的故事
一、故事內容:
一九九七年七月二十八日,天津一中高三學生安金鵬在阿根廷舉行的第三十八屆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中榮獲金牌,為天津歷史寫下新頁。這位十九歲的數學奇才成功的背後,有一賺人熱淚的偉大母愛故事…..
一九九七年九月五日,是我離家去北京大學數學研究院報到的日子。裊裊的炊煙一大早就在我家那幢破舊的農房上升騰。跛著腳的母親在為我橄麵,這麵粉是母親用五個雞蛋和鄰居換來的,她的腳是前天為了給我多籌點學費,推著一整車蔬菜在往鎮裡的路上扭傷的。
端著碗,我哭了。我撂下筷子跪到地上,久久撫摸著母親腫得比饅頭還高的腳,眼淚一滴滴滾落在地上….我的家在天津武清縣大友岱村,我有一個天下最好的母親,她召叫李艷霞。
我家太窮了。我出生的時候,奶奶便病倒在炕頭上,四歲那年,爺爺又患了支氣管喘和半身不遂,家裡欠的債一年比一年多。七歲那年,我上學了。學費是媽媽向人借的。我總是把同學扔掉的頭撿回來,線捆在一根小棍上接著用,或用橡皮把寫過字的練習本擦乾淨,再接著用,媽媽心疼得有時連買鉛筆和本子的幾分錢也要去向人借。不過,媽媽也有高興的時候,不論大考小考,我總能考第一,數學總是滿分。在媽媽的鼓勵下,我愈學愈快樂。我真的不知道天下還有什麼比讀書更快樂的事。
我沒上小學就學完了四外運算和分數小數;上小學靠自學弄懂了初中的數理化;上初中也自學完了高中的理科課程。一九九四年五月,天津市舉辦初中物理競賽,我是市郊五縣學生中唯一考進前三名的農村小孩。
那年六月,我被著名的天津一中破格錄取,欣喜若狂地跑回家。沒想到,把喜訊告訴家人時,他們的臉上竟堆滿愁雲:奶奶去世不到半年,爺爺也生命垂危,家裡現在己欠了一萬多元的債。我默默回到房中,流了一整天的淚。
晚上,聽到屋外有爭吵聲。原來是媽媽想把家裡的那頭毛驢賣掉,好讓我上學,爸爸堅決不同意。他們的話讓病重的爺爺聽見,爺爺一急竟也永遠地離開了人世。
安葬完爺爺,家裡又多了幾千元的債。我再不提念書事了,把「錄取通知書」疊好塞進枕套,每天墆媽媽下地幹活。過了兩天,我和父親同時發現:小毛驢不見了。爸爸鐵青著臉責問媽媽:「你把小毛驢賣了?你瘋了,以後盤莊稼、賣糧食您去用手推、用肩年啊?你賣毛驢的那幾百塊錢能供金鵬念一學期還是兩學期….」
那天,媽媽哭了,她用很兇很兇的聲音吼爸爸:「娃兒要念書有什麼錯?金鵬考上市一中在咱武清縣是獨一份呀,咱不能讓窮字把娃兒的前程給耽誤了。我就是用手推、用肩年也他念下去…..」捧著媽媽賣毛驢得來的六百元,我真想給媽媽下跪、磕頭。我太愛念書,然而這一念下去,媽媽又要為多少難,吃多少苦?
那年秋天我回家拿冬衣,發現爸爸臉色蠟黃,瘦得皮包骨似地躺在炕上。媽媽若無其事地告訴我:「沒事,重感冒,快好了。」誰知,第二天我拿起藥瓶看上面的英熟,竟發現這些藥是抑制癌細胞的。我把媽媽拉到屋外,哭著問她這是怎麼回事,媽媽說自從我上一中後,爸便開始便血,一天比一天嚴重。媽媽借了六千元去天津,北京一遍遍地查,最後確診為腸息肉,醫師要爸爸儘快動手術。媽媽準備再去借錢,可爸爸死活不答應。他說親戚朋友者借遍,只借不還誰還願意再借咱呀。
那天,鄰居還告訴我:母親是用一種原始而悲壯的方式完成收割的。她沒有足夠的力氣把麥子挑到場院去脫粒,也無錢雇人幫忙,她是熟一塊割一塊,然後再平板車拉回家,晚上院裡鋪一塊塑料布,用雙手抓一大把麥穗在大石頭上摔打…..三畝地的麥子,全她一個人,她累得站不就跪著割,膝蓋磨出了血,走路者一顫一顫的……不等鄰居說完,我便飛跑回家,大哭道:「媽媽,媽媽我再不能讀下去了呀….」媽媽最終還是把我趕回了學校。我的生活費是每個月六十到八十元,比起別的同學的兩百至兩百四十,實在少得可憐。可只有我才知道,媽媽為這一點點錢,從月初就得一分一分地省,一元一元地賣雞蛋、蔬菜,實在湊不出時還得去借個二十、三十。而她和爸爸、弟弟,幾乎從不吃菜,就是有點菜也不用油拌,只舀點醃鹹菜的湯覺和著吃。
她為了不讓我餓土子,每個月都要步行十多里路去給我批發方便麵渣。每個月月底,媽媽總是年著一個鼓鼓大袋子,千計萬苦地來天津看我。袋俚除了方便麵渣,還有媽媽從六里外一家印刷廠要來的廢紙(那給我做計算紙的)和一大瓶黃豆辣醬、鹹芥菜絲,以及一把理髮的推子。(天津理髮最便宜也要五元,媽媽要我省下來多買幾個饅頭吃。)
我是天津一中唯一在食堂連青菜也吃不起的學生,只能買兩個饅頭,回宿舍泡點方便麵渣就著辣將和鹹菜吃;我也是唯一用不起稿紙的學生,只能用一面印字的廢紙打草稿;我還是唯一沒用過肥皂的學生,洗衣服總是到食堂要點鹼麵將就。可我從來沒有自卑過,我覺得媽媽是一個苦難、向厄運抗爭的英雄,做她的兒子我無上光榮。
剛進天津一中的時候,考堂英語課就把我聽懵了。母親來的時候,我給她說了怕英語跟不上的憂慮,誰知她竟一臉笑容地回答:「媽只知道你是最吃的孩子,媽不愛聽你說難,因為一吃苦便不難了。」
我記住了媽媽的話。我有點吃吃,有人告訴我,學好英語,首先要讓舌頭聽自已的話,於是我常撿一石子含在嘴裡,然後拚命背英文。舌頭跟石子磨呀磨,有時血水順著嘴角流了下來,但我始終咬雅堅持著。
半年過去了,小石子磨圓了,我的舌頭也磨平了,英語成績進入全班前三過。我真感謝母親,她的話激勵我神奇地跨越了這麼大學習障礙。
一九九六年我第一二內參加全國奧林匹知識競賽天津賽區的比賽,獲得了物理一等獎和數學二等獎,將代表天津去杭州參加全國物理奧賽。「拿一個全國一等獎送給媽媽,然後參加世界物理奧賽去。」我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把喜訊和願望寫信告訴了母親。
結果我僅得了二等獎,我一頭倒在床上,不吃不喝,儘管這已是天津市參賽者中的最好成績,可要報答含計茹苦的母親,實在不夠啊。回到學校,老師們幫我分析失敗的原因:我總想數理化全面發展,主攻項目太多而分散了精力。如果我現在攻數學,一定能上。
一九九工年一月,我終於在全國數學奧賽中,以滿分的成績獲得一名,利進入國家集訓隊,並在十次測驗中奪魁。按規定,我赴阿根廷參加比賽的費用須自理。交完報名,我把必備的書籍和母親做的黃豆辣醬包好,準備工作就結束了。班主任和數學老師看我依然穿著別人接濟的,顏色、大小不協調的衣服,打開眝藏櫃,指著袖子接了兩次,下襬接了三寸長棉衣和那些補靪拽補靪的汗交、背心說:「金鵬,這就是你全部的衣服啊?」我不知所措,忙說:「老師,我不怕丟人。母親總告訴我【腹有詩書氣自華】,我穿著它們就是去美國見柯林頓也不怕。」
七月二十七日,奧寶正死開。我們從早上八點三十分到下午兩點,整整了五個半小時的試題。第二天公布成績,首先公布的是銅牌,我不希望聽到自己的名字;接著公布銀牌,最後,公布金牌,一個,兩個,三是我。我喜極而泣,心中默默喊道:「媽媽,你的兒子成功了。」
我和另一位同學在第三十八屆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中分獲金銀牌的消息,當晚便被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和中央電台播出了。八月一日,當我們載譽歸來時中國科協和中國數學學會為我們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此時,我想回家,我想儘早見到媽媽,我要親手把燦燦的金牌掛在她的脖子上….
那天晚上十點多,我終於摸黑回到朝思暮想的家。開門的是父親,可一把將我緊緊摟進懷裡的,依然是我那慈的母親。朗朗的星空下,母親把我摟著那樣緊…..我把金牌掏出來掛在她脖子上,暢暢快快地哭了。
八月十二日,天津一中堂裡座無虛席,母親和市教育局的安員及著名的數學教授們一起坐上了主席台。那天,我說了這樣一席話:我要用整個生命感激一個人,那就是哺育我成人的母親。她是一個普通的農婦,可她教給我的做人的道理卻可以激勵我一生。
高一那年,我想買一本「漢英大詞典」學英語。媽媽兜裡沒錢,卻仍然答應想辦法。早飯後,媽媽借來一輛架子車,裝了一車白菜和我一起拖到四十里外的縣城去賣。到縣城時已快咱午了,我早上和媽媽只了兩碗紅薯玉米稀飯,此時肚子餓得直叫,真恨不得立刻有買主把菜拉走,可媽媽還是耐心地討價還價,最後終於以一角錢一斤成交。兩百一十斤白菜應換來二十一元,可買主只給了二十元。有了錢我想先吃飯,可媽媽說還是先買書吧,這是今天的正事。
我們到書店一問書價,要十八元兩角五分,買完書只剩下一元七角五分。可媽媽只給了我七角五分零錢去買了兩個燒餅,說剩餘的一元錢要攢著給我上學花。雖然吃了兩個燒餅,可等我們娘倆快走完四十多里的回家路時,我已經餓得頭暈眼花了。這時才想起,我居然忘了分一個燒餅給母親,她餓了一天,為我拉了八十里路的車。我後悔得真想打自己正刮子,可母親卻說:「媽沒多少文化,可媽記得小時候老師念過高爾基的一句話----貧果是一所最好的大學哩,你要是能在這個學堂裡過了關,那咱天津、北京的大學就由您考哩。」媽媽說這話的時候不看我,看著那條土路遠處,好像它真的可以通向天津、通向北京一樣。我聽著聽著就覺得肚子不餓了,腿也不痠了…..
如果說貧果是一所最好的大學,那我就要說,我的媽媽,她是我人生最好的導師。台下,不知有多少雙眼睛濕潤了,我轉過身,朝我雙鬢已花白的母親,深深地鞠躬…………
二、資料來源:
http://www.enixfly.net/hart/five/hart4.htm
偉大母愛的故事-真人,真事蹟
04.母愛的故事(2)
一、故事內容:
很多年以前的一個冬天,在英國威爾斯南部,有一個年青媽媽抱著她的嬰兒要走過山丘回他的娘家。那一天,天色突變。忽然來了一陣大風雪。風雪太大使她寸步難行。終於被大雪埋住了。
大風雪過後,村民出動去搜尋。當她從大雪中被挖出來的時侯,已經死了。可是他們發現,她在死前,將她的外衣,大衣都脫下來,把她的嬰兒一層一層地包起來。搜尋人員,把包著的嬰兒打開來看,他們驚奇的發現那個嬰兒仍然活著。大家都非常高興,喜之望外。
原來,她為了保護她的兒子,自己犠牲了。脫下她的外衣,讓嬰兒保暖,並將自己的身體伏在嬰兒上面保護他。這位年青媽媽充分表現了偉大的母愛,她為兒子付出一切,甚至她的生命。
過了很多年,這位被救的嬰兒長大成人,成為英國首相(1916-22)。領導英國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即戰後的重建工作。他的名字叫大衛李羅喬治(David Lloyd George)。他永遠感激他的偉大母親的愛。
在美國加州聖伯納地諾(San Bernardino)山間的流泉鎮(Running Spring),早晨六點鐘,詹姆勞森(James Lewson)大清早離家去工作。大約一個小時之後,他三十六歲的太太派茜(Patsy)要先載五歲大女兒蘇珊(Susan)和兩歲大兒子吉樂(Gerald)去保姆家,然後到山下河邊的小學去上課。她是小學五年級的教師。
不幸,在途中她的車發生車禍。翻落到山下溪水之中。經過八個半小時之後才被人發現。這位老師與女兒都在翻滾而破爛的車子中死了,唯有她兩歲大的兒子吉樂在大約48度河中(約攝氏7度)尚奄一息。
當救護人員與父親趕到現場,他們費力地爬下山溪。發現這位母親派茜雖然死了,兩手仍舊抱住兒子的身體,使他的頭露出水面。經過八個多鐘頭,母親的身體及手僵硬了。但是她那自我犠牲的姿勢讓所有的救護人員極大的感動。
這位母親在被破車夾住之中,仍然保護她的兒子,費力撐他的頭,使露出水面呼吸,以保持生命。這母親死了,卻自我犧牲而讓她的兒子能活著。 母愛是多麼偉大呀!
猶太人有一句名諺:「上帝不能化身到地上每個家庭,所以他創造母親。」美國女詩人愛麗絲大衛斯(Alice Joyce Davidson)的一首詩「送給母親」(To Mother)寫道:
是的,上帝對我是真的,
我從你的笑容中看到他,
我從你的溫柔中感覺到他,
我從你美麗的靈魂中認識他,
願上帝賜福你,母親!
有一位神學家說:「在這個世界上,最能夠代表上帝的愛的,是母親的愛。母愛與上帝的愛很相似,很接近」就是無條件的愛,無微不至的愛(Unconditional Love),不評斷的愛(non-judgmental),有教無類的愛,溫柔、慈愛的照顧(TLC-tender, Loving, Care),犠牲的服務(Sacrificial Service),為兒女與家庭付出一切(giving love)。
二、資料來源:
http://lindavidtw.blogspot.tw/2013/02/normal-0-0-2-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html
05.魚翅背後的故事
一、文章內容:
魚翅其實是鯊魚的魚鰭。相信大家在飲宴時都曾經吃過魚翅。魚翅本身並沒有甚麼味道,而魚翅的滋味其實主要是來自其他配料如雞肉和豬肉等。魚民捕獲鯊魚後,會從活生生的鯊魚上割下魚鰭,然後將鯊魚的軀體扔入海裡,最後鯊魚會因為流血過多及不能游動而葬身海底。
由於魚翅非常值錢,又有龐大市場,鯊魚因而遭受大量屠殺,數量銳減,更面臨絕跡的危險。香港是世界一大主要魚翅貿易中心,根據一項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資料顯示, 1997 年香港進口 2,200 頓(註1)魚翅。據一項國際環保組織「野生動物援助(WildAid)」的資料顯示,鯊魚數量正急速下降,多個鯊魚品種的數量比十多年前銳減 50% 以上(註2)。
鯊魚是海洋食物鏈中的重要組成部份,它們的數量減少,會威脅到整個海洋生態系統的平衡,例如一些海洋哺乳類動物在沒有鯊魚捕食下而數量大增,它們會大量捕食海中魚類,影響到一些重要經濟魚類的生存,對人類未來糧食的供應影響深遠。
為了滅少對鯊魚不必要的殘酷滅殺,為了整個海洋生態著想,請停止食用魚翅。
註:
(1 )Stefania Vannuccini , Shark Utilization , Marketing and Trade , FAO Fisheries technical paper 389 , Rome , 1999
(2 )Susie Watts , Shark finning: unrecorded wastage on a global scale , WildAid and Co-habitat , September 2003
二、資料來源:綠田園基金網站
06.善有善報
一、故事內容:
卡洛斯·古鐵雷斯的父親,原是古巴哈瓦那的大莊園主,七歲以前,卡洛斯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上世紀六十年代古巴一場革命,卡洛斯一家人,失去一切。他們全家逃亡美國,在邁阿密登陸時,全部家當就只有父親口袋裏的一疊已被宣布廢止流通的舊古巴紙幣。
為了在美國生存,卡洛斯從十五歲開始就跟着父親去打工。父親對他說:「只要有人答應教你英語,並給一頓飯吃,你就留在那兒給人幹活。」卡洛斯的第一份工是在海邊的小飯館做侍應生。他勤力、好學,很快得到老闆的賞識。一天老闆告訴他,給飯館供貨的食品公司要招請行銷人員,老闆願意介紹他去。於是卡洛斯獲得第二份工作,當了推銷員兼货車司機。這時,卡洛斯爸爸對他說,在家鄉時候父輩們之所以成就那麼大的家業,都得益於「日行一善」這句話。「現在你在外面闖盪,最好可以記住這句說話。」
就因為這句話,當卡洛斯開着貨車,把麥片送到大街小巷的小店鋪時候,他總是順帶幫人做點好事,比如幫店主把一封信,帶到另一個城市,又或者讓一些放學的孩子,搭他的順風車。
這樣幹了四年。第五年他被派到墨西哥,接管南美的行銷業務。原因是他在過去四年,個人推銷量佔佛州總銷量的四成,所以獲得重用。後來他又被派到加拿大和亞太地區。一九九九年,他被調回美國總部擔任總裁。就在他被獵頭公司,列入某大汽水公司的總裁候選人名單時,二零零五年,美國前總統布殊提名他出任商務部長。他的名字是卡洛斯·古鐵雷斯(Carlos Miguel Gutiérrez)。卡洛斯在接受訪問時說:「一個人的命運,不一定來自某個驚人之舉。更多時候,是取決於他日常生活的小小善行。」
日行一小善很簡單卻太不簡單。水滴石穿就是這個道理。
二、資料來源:
07.生命會自尋出路
一、故事內容:
英國一個養殖場的鱒魚上演水上勝利大逃亡,那你呢?不要讓自己鑽牛角尖,走入死胡同囉!日前,英國一家養魚場的褐鱒魚上演了一出為了自由而逃亡的壯舉。它們躍起1米多高,準確地進入一個狹小的管道,在其中逆水遊動多米,並時刻提防獵食者的襲擊,最後才享受到寶貴的自由滋味。而所有這一切,都被一名野生動植物攝影師生動地記錄下來。
最近,英國南部漢普郡奧爾斯福德附近一個養魚場的工作人員發現,飼養的褐鱒魚數量似乎少了很多。盡管附近經常有水鳥等獵食者出沒,但損失的鱒魚數量也不會如此龐大。正當工作人員迷惑不解之時,59歲的野生動植物攝影師丹尼斯·布萊特發現了秘密:原來為了自由,這些褐鱒們上演了一出《勝利大逃亡》的動物版本。
根據丹尼斯拍攝到的情景,逃跑的鱒魚從池塘內縱身躍起1米多高,準確地蹦入給池塘補充水的管道內,管道直徑僅20厘米。之後褐鱒魚"逆流而上",在管道內逆流遊10餘米,抵達管道的另一端:易沁河的一條支流,開始享受自由的生活。
丹尼斯對此表示:"那簡直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一幕。盡管逆流而上是褐鱒的本能,為了尋找產卵的地方,它們經常這樣做。但是能夠如此準確地跳進那個管道,這是一件多麼不同尋常的事情!它們為了自由勇于躍起,但命運並非從此順利,因為那條支流中還有水獺、蒼鷺以及許多獵食者正虎視眈眈。
英國野生鱒魚基金會主任西蒙·約翰遜說:"褐鱒習慣於流浪遷徙和逆流而上,尤其是在11月份和12月份期間。那些從管道中下來的水流似乎激發了褐鱒的本能,它們可能認為這是一股瀑布,從而試圖逆流而上,找到一個產卵的地方。
二、資料來源
08.藍田為何早種玉
一、文章內容:
當「九月墮胎潮」這個名詞第一次出現時,社會大眾不禁半信半疑;但是一個又一個的案例浮上檯面時,卻又使大眾萬分驚懼。面對孩子的真實生活,對性的無知、放縱、扭曲以致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身為家長、老師以及社會成員的我們不禁要想:我們為他們做了什麼嗎?難道這不是我們的責任嗎?
根據媒體的報導,以及一些非正式的統計顯示,青少年墮胎的人數近年來快速增加,而且年齡層漸次下降,現在連國中一、二年級,才十三、四歲的小女生也出現在婦產科診所,這麼年輕的孩子啊!恐怕還沒弄懂生命的真義,就製造、又殘害了一個未及面世的小生命。性教育、生命教育,被摧枯拉朽得彷彿只剩一些語言符號,孤零零地飄蕩在漫無邊際的天地。我們不禁自問:學校教育是否起了太高的音,所以青少年無法去和音?
我們不願看到「九月墮胎潮」年年再發燒,我們的理念深信:「沒有教不好的小孩」,「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和老師」。我們試著探討「九月墮胎潮」發生的成因、未婚懷孕的輔導策略,以及如何防治的具體措施。
貳、青少年墮胎潮成因分析
一、名稱由來:
根據衛生主管單位最近公布的資料指出,台灣地區十五到十九歲少女的生育率,竟高達千分之十九,比鄰近國家日本的千分之四,新加坡的千分之九,以及南韓的千分之十一皆高出許多。而根據統計,每年八月到十月,國、高中(職)青少女墮胎人數急遽增加,臨床上已能看到十二、三歲的女孩墮胎。還有孩子闖了禍不敢去診所,擅自買墮胎丸「RU486」服用,結果血流不止,危險萬分。為此,性教育協會首創「九月墮胎潮」這驚人的名詞,盼能引起社會大眾的注意。
二、成因分析:
在暑假期間,青少年心情輕鬆,穿著服裝簡單養眼,穿脫容易,且父母上班,家中無人,所以極容易發生「出軌」情事。其次,暑假期間,青少年常有外宿、舞會露營、畢業旅行等活動,都是發生性關係的可能機會。此外,以性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造成「九月墮胎潮」的情形,大概可分為以下幾點原因:
(一)、性觀念與性行為大幅開放:青少年存著「就是不知道才找答案」的心態,勇於從事性探索。
(二)、性知識普遍不足:如避孕的正確方法,性行為受孕的狀況處理等。
(三)、坊間的性資訊氾濫:如報章雜誌,色情網路等,不斷的聲色刺激很容易挑起血氣方剛的青少年情慾。
(四)、心存僥倖:以為偶爾一次,應該不會倒楣「中獎」!殊不知,有一次就很容易會有第二次,次數多了,受孕機會就會直線上升。
(五)、情境的刺激:男女戀愛,喜歡找有情調、環境好、人又少的場所,由於浪漫的氣氛感染很容易就擦槍走火,發生超友誼的關係。
參、亞當、夏娃偷嘗禁果 藍田種玉該怎麼辦?
一、禁果?苦果?有誰知:
不管什麼理由,青少年只要偷嘗禁果,懷孕的風險就永遠存在。眾所周知,青少女未婚懷孕所造成的傷害至少有下列三方面:
(一)、生理方面:由於身體尚未發育成熟,可能導致流產或早產。更常見的是不願讓父母知曉私自找密醫墮胎,不良的手術引起組織殘留,嚴重感染,子宮穿孔,大量出血,或麻藥過敏等後遺症。
(二)、心理方面:常會產生恐懼與憂慮,不知所措,恐怕消息一旦曝光,一方面怕別人恥笑,排斥,另一方面則完全不知如何照顧即將來臨的小生命。
(三)、生涯發展方面:極可能因匆促決定結婚而造成學業的中斷,走上一條不是自己原先規劃理想的生涯之路,因而悔恨終身。
二、藍田種玉怎麼辦?
近來常聽聞國中女生未婚懷孕的事件,面臨此類的校園重大事件,善後處理之道不外乎有下列方式:
(一)、墮胎:似乎是最容易去除心腹大患的方法。但是在優生保健法限制下,如果沒有徵得監護人的同意,手術如何進行呢?況且墮胎容易引起併發症及後遺症,而且如果沒有專業的心理輔導,恐怕又會在心頭留下陰影,並可能重蹈一再懷孕、墮胎的覆轍。
(二)、結婚:看似圓滿的大結局。但在男女雙方可能心智上都不成熟的情況下,奉兒女之命的婚姻,不但結婚品質不佳,將來成為離婚怨偶的比例也非常高。
(三)、生下孩子自己養:不但家人可能不諒解,而且經濟狀況堪憂,學生媽媽也可能因此輟學。
(四)、生下孩子由他人領養:此法是「不得已」之中較為可行的,若能重新思考,看重生命價值,對日後生涯抉擇是一大轉機。
三、做朵勇敢的太陽花
面對日漸嚴重的青少女懷孕問題,各單位應有的具體輔導措施:
(一)、設置未婚媽媽之家,協助他們待產並加以心理輔導。設計補救教學,讓這些學生媽媽們可以帶著小孩繼續上課,避免輟學,盡其所能做一些行政補救。
(二)、親朋好友溫情的慰藉和鼓勵,不要讓他們孤獨的踡縮在角落裡,而要勇敢的站出來面對問題。
(三)、提供正確的避孕知識:教導具體的避孕方法及其注意事項,或教以亡羊補牢的方法,如事後丸、子宮內避孕器等。事後補救未必是種好方法,但比起人工流產可要省錢,省事多了。
(四)、正視發揚人性的性教育:對於男女兩性的和諧相處及婚姻家庭的美滿幸福,必須建立一套新的倫理觀,是要發揚人性,支持美滿家庭生活,強調每個人應對自己的性行為負責。
(五)、對於墮胎少女給予適宜的心理輔導,避免產生內疚和不安的心理,以致對男女關係產生偏差態度,造成日後戀愛,結婚的障礙。
肆、青少年墮胎潮預防具體措施
俗語說:「預防勝於治療』‧要避免類似案件不斷的發生,事先的防範絕對勝於事後的補救,針對前述的成因分析,提出以下從青少年個人、家庭、學校及社會四方面可以做的預防具體措施。
一、個人方面:
(一)、慎選約會地點,避免羅曼蒂克的情境,讓男性情不自禁無法克制,終將做出超友誼的行為,在浪漫的情境下,要知道此時情感就像大海,理智只不過是其中的一粒沙而已。
(二)、瞭解男女交往的正確態度,學會彼此尊重,不可隨「性」而為,性並不等於愛,女性多一份矜持,多保護自己;男性也應認清愛她,就不要傷害她,讓彼此都成為更受人尊重、有價值的人。
(三)、作子女的能了解父母的苦心,與父母做好良好的溝通,多聽聽父母的意見,勿把雙親的叮嚀當成嘮叨,遭遇問題時應尋求父母或師長的協助。
(四)、瞭解自慰的觀念及方法,適度的自慰不僅不會損害身體,更可以適當且安全的抒解性衝動,才不會因為性衝動而去傷害他人,也不會有墮胎的憂慮。
(五)、了解自己青春期的身心變化,正確地吸收性方面的知識,包括性生理及衛生、避孕常識、性心理及性道德,瞭解唯有基於愛才是促成兩性關係維持的力量。
二、家庭方面:
(一)、父母親應負起教育子女性教育的責任,為了正確地傳授性教育知識,家長有充實自己性教育知識的必要,讓自己所知,足以應付子女的需要。
(二)、應營造溫馨的親子關係,時時傾聽孩子的心聲,作孩子的老師及朋友,適時解決他們所遭遇的問題。
(三)、健康地看待孩子與異性交往的問題,並適時給予客觀的建議,引導孩子從中學習男女交往相處之道。
(四)、明白地告知孩子,與異性交往的底限,求學期間應以課業為重,並應學會保護自己。
(五)、九月墮胎潮是假期(日)後遺症之一,父母應先做好事先的防範,雖不必像外國父母為子女準備保險套那樣,但至少事先的叮嚀是有必要的。
三、學校方面:
(一)、掌握青少年時期生理、心理的發展,全面性地給予學生適當、適切地有關兩性關係與身心成長過程的教育與輔導。
(二)、落實理想的性教育,與家庭及社會共同負起教育的責任,應有計劃實施教師的在職進修,教導學生正確的性知識、性觀念及性態度。
(三)、利用社團活動、課外活動及校外教學活動,提供兩性自然交往的機會,從中學習如何與異性相處。
(四)、教師應主動了解並導引學生次級文化,避免學生為了得到同儕的接納,把發生性關係當成跟上流行腳步的錯誤觀念。
(五)、要讓學生了解性關係是道德的關係,只有善於維護羞恥之心,才能避免害人害己,使兩性間發展健全相處的關係。
四、社會方面:
(一)、提供正當的休閒娛樂場所及體育活動,以提供發洩精力的正常管道,使青少年血氣方剛的多餘精力可以適度的發洩出來。
(二)、傳播媒體應建立並履行自律公約,不要報導一些有關性犯罪方面的消息,而應多報導正面的、溫馨的兩性和諧關係情事。
(三)、影視媒體應放棄唯利是圖的錯誤觀念,應負起移風易俗的社會教育的責任,多播放教育性及知識性的影片,提倡正常的兩性關係。
(四)、政府相關部門應持續不斷的嚴格取締不正當的場所,將不肖業者繩之以法,還給社會大眾一個乾淨的空間,避免青少年涉足其間。
(五)、衛生機構應編印有關手冊,廣泛贈閱,並深入學校及社區定期舉行演講或宣導,可加強成效。
伍、結語:
隨著多元化社會開放的腳步,年輕朋友往往為了追求瞬間的快意,不計後果隨「性」而為,卻發現未婚懷孕的夢魘可能隨之而來。因此教育青少年正確的性觀念,使其了解過早性行為的負面影響,是目前的當務之急。不過,青少年過早性行為的成因複雜,問題的防範與解決,必須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來思考,青少年本身、家庭、學校及社會等都是重要的因素。唯有各方彼此配合,不斷的努力與堅持,青少年過早性行為才能有效的解決,「九月墮胎潮」的終結將指日可待。
二、資料來源:
09.人與動物之間的堅定友情
一、故事內容:英雄獅當貓養 風塵僕僕回歸非洲 30年老影片創600萬點閱率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一頭成年雄師與兩名年輕人相見後,不但沒有發動攻擊,還與兩人如老友般擁抱。這段影片在YouTube網站上當紅,已創下超過六百萬次的點閱率。
一九六九年,約翰‧倫德爾和安東尼‧伯克兩名澳洲年輕人在英國倫敦一間家具店工作。某天他們在哈洛德百貨看到一頭被關在籠子裡的幼獅,兩人覺得牠可憐,用兩百五十個英國舊金幣買下,取名為「克里斯汀」。
他們把克里斯汀當寵物,經常帶牠去公園玩足球、有時帶牠上餐廳。出遠門時,克里斯汀就待在轎車後座。兩人一獅的組合,成了當地特殊「景緻」。 一年後,克里斯汀成了體重八十四公斤的大傢伙,約翰和安東尼意識到,他們沒辦法繼續把獅子當貓咪養。兩人正為此苦惱時,一對演員夫妻光顧他們工作的家具店,這對夫妻才剛完成電影《獅子與我》的拍攝工作,該片根據動物學家喬伊‧亞當森的著作改編,講述母獅艾爾莎回歸自然的真實故事。這對夫妻建議約翰和安東尼與在肯亞的喬治‧亞當森(喬伊的丈夫)聯絡。
兩人帶著十八個月大的克里斯汀,風塵僕僕抵達肯亞野生動物保護區。他們留在那邊配合喬治,幫助克里斯汀恢復野性。他們確認克里斯汀已有在野外求生的能力與安全的生存空間後,便返回英國。此後,他們一直與喬治保持聯繫,後來又數次重返肯亞,從遠方眺望克里斯汀的身影。 一九七四年,喬治一度有三個月追蹤不到克里斯汀,約翰和安東尼得知後,決定重返肯亞,希望能見到克里斯汀最後一面。 克里斯汀彷彿感應到老友將來訪,在他們抵達肯亞前晚現身保護區,牠就蹲在喬治帳篷外的岩石上。喬治警告約翰和安東尼,別太靠近克里斯汀,牠已回復本性,稍有不慎,可能命喪獅口。
第二天,約翰和安東尼在保護區叢林外等待克里斯汀出現。克里斯汀遠遠看見人影,先是慢慢走近,接著好像是認出了他們,於是飛奔向兩位前主人,一把抱住他們。牠把前爪搭在約翰肩上,像以前那樣舔他的臉頰,約翰也張開雙臂擁抱克里斯汀,牠又轉身摩蹭安東尼,就像是三位多年不見的老友互相擁抱、問好一樣。
克里斯汀此時已有了伴侶,甚至把母獅介紹給牠們,母獅顯得有些小心翼翼,但也接受約翰和安東尼的撫摸。喬治提醒兩人到了離開的時候,他們向露營帳篷走去,克里斯汀卻一直跟隨在後,一直待到晚上大家都回到帳篷裡。翌日,克里斯汀與母獅返回叢林,從那之後,人們就沒再看過克里斯汀的身影。
現住澳洲的約翰說,他不知道是誰把這段三十年前的錄影放到網路上,不過他不介意。「這是個充滿了愛的故事,人們對牠有興趣,我們很開心。」約翰希望藉此能讓更多人關注野生動物保護課題。二資料來源:
10.母愛的力量
一、故事內容:
彰化一名23歲的懷孕婦女,在9月13日不敵病魔,走了,成為國內新流感孕婦死亡首例。母親生命中最後兩個星期,展現了驚人的求生意志,努力與死神拔河,想要給肚子裡的寶寶活下去的條件。在昏迷中,她生下了只有26週大的男寶寶,神情安詳,兩天後過世;為了紀念這位勇敢堅強的母親,小男嬰被取名為「新生」。
高雄也有一位染上新流感住院的準媽媽,一度病危,緊急使用葉克膜維生,她帶著寶寶和病魔一起搏鬥了三個星期,即使插管,但只要聽到醫護人員在她耳邊描述寶寶的情況,她就會露出微笑,胎兒的心跳對她來說就是勇氣與意志力的來源。遺憾的是,就在上個星期,肚子裡的寶寶還來不及誕生,就沒了心跳,再也沒有機會見媽媽一面。
一位失去母親的孩子,與一位失去孩子的母親,都是H1N1病毒侵襲孕婦所造成的悲劇,懷孕的母親總是特別勇敢與堅強,但我們真的好心疼,必須用這樣的方式,來見證母愛的偉大。
以前,每次在街上或醫院裡看到挺著大肚子的準媽媽,都會想到母親懷孕和生產的辛苦,也可以感同身受她們的喜悅和滿足。但是在新流感疫情升溫之後,看到懷孕的婦女,卻讓防疫人多了一份擔憂,因為孕婦正是感染新流感併發重症的高危險群,重症風險是一般人的四倍,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蔡鴻德醫師就呼籲孕婦在新流感流行期間應該特別留意自身健康狀況,並做好自我防護;全國婦產科醫師也要提高警覺,對於符合類流感症狀之孕婦,應及早給予適當治療;而家人及朋友也須瞭解孕婦會承受較高的健康風險,應該要給予特別的保護。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製作了「孕婦防範H1N1新型流感注意事項」,提醒準媽咪們,為了自己和寶寶的健康,要特別注意落實勤洗手、呼吸道衛生和咳嗽禮節;避免和有流感症狀者接觸;在新流感流行期間,避免前往人潮擁擠的場所,如果要到醫院等人多的地方,也應該要戴上口罩保護自己;如果發生疑似症狀,必須儘速就醫,遵醫囑服藥治療並在家多休息。家人和朋友也必須特別注意衛生習慣與自我保護,如果有類流感症狀,應該避免和孕婦接觸。
此外,孕婦因為是新流感的高危險群,所以也是新流感疫苗建議接種的優先對象,一旦疫苗開始施打,也建議準媽媽們,不管任何孕期,都可以經過醫師評估後,接種新型流感疫苗,多一分保護,也多一分安心。
台灣目前有19萬6000名孕婦,但是2300萬人都有保護自己與保護別人的責任,我們衷心的盼望,在全民共同織起的防疫網保護之下,可以讓每一位準媽媽都平平安安地迎接新生命,用自己和寶寶的健康,來見證母愛。
二、防疫人部落格
11.拒絕皮草
一、文章內容:女人,妳為什麼穿皮草?
因為違反動物福利觀念而備受爭議的皮草,在沈寂數年之後,又重新大張旗鼓地回到時尚舞台。去年秋冬,全球時尚界又颳起了皮草風;許多知名的服裝品牌和設計師,都紛紛設計各款飾以皮草的服飾,強調使用了皮草讓衣物「至極雍容與華貴」,營造出身著皮草即可躍身為「名媛貴婦」的氣氛。皮草商甚至還誇張地宣稱:「皮草,是女人一生之中最大的誘惑」、「除了身份、地位和氣質的傳統象徵意義外,皮草更是現代時尚、個性與品味的代名詞」。
多虧動物社會研究會公布的一捲「活剝動物毛皮」血腥製作實況錄影帶,稍稍喚醒了人們對於皮草動物感知的關注,意識到身上所穿戴的「時尚、奢華」,竟是不人道殺戮動物後的產物。許多被點名穿過皮草的女星,也在媒體強烈追逐的壓力下紛紛出面「澄清」自己穿的是「皮草商提供的,不是自己的」、或「其實是假皮草?」、「其實是大量繁殖的兔毛,不是真皮草?!」;也有人說:「過去我不知情所以是無辜的」、「私底下我是很愛護動物的」,甚至還有人強調,只要是「合法來源」的皮草,就沒什麼不可以。
觀察這些女星振振有詞的各種辯詞,我們隱約感受到皮草時尚界所打造出的,不僅是一種針對女性訴求的消費慾望,更是一種「去血腥、清純化」的漂白過程,讓皮草和活生生的生物完全脫離關係,只成為一種無生命似的美麗布料,好讓女人能毫無愧色地將皮草穿戴上身。也因此,當幕後製作過程血淋淋地展示在人們面前時,穿戴皮草的名女人都表示十分震驚,並認真地強調自己是極其清純和無辜的。
這番漂白的過程,免不了需要雄厚的資金與繁複的宣傳手段來支持。在當代消費社會中,時尚早已成為誘出女性購買力的全球複雜產業體系;除了設計、生產等部門之外,更有賴各種廣告行銷手法來定義什麼是「美麗的女人」。每一季熱鬧非凡的新裝走秀活動,就是一項極為重要的行銷活動,這也是為什麼名模女星總是有各家皮草商提供的皮草大衣可以穿;因為在穿戴的同時,她們也用自己的身體和知名度,成為宣傳皮草的推手。
事實上,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皮草銷售量曾因動物保護觀念的抬頭而一度走下坡。然而,隨著裸體抗議皮草運動逐漸失去新聞性,隨著人們對名模辛蒂克勞馥代言的「我寧願裸體,也不穿皮草」反皮草運動的記憶淡去(不過在2004年她就為了錢不惜違背過去的主張,重新披上皮草走上伸展台),以及皮草業者的積極包裝和促銷,它又逐漸成為時尚界的新寵。
其中,由丹麥、芬蘭、挪威和瑞典四國的毛皮飼養商協會組成的「北歐世家皮草」(SAGA Furs),可說是打造皮草新形象的「功臣」。它們不遺餘力拓展國際市場,包括免費招待高知名度設計大師到皮草動物農場參觀旅行、免費提供動物毛皮供做實驗、不斷創新狐皮和貂皮的生產和製作方法、令其更軟、更輕盈,並將皮草的特性和嶄新的設計理念推銷給各個名設計師。這些努力於是逐漸讓皮草擺脫殘忍的形象,反而透過流行的包裝,又躍升為現代感、流行、華麗的代名詞。
然而,在閃亮的伸展台、美麗的皮草背後,隱藏的卻是虛偽而殘酷的謊言。皮草商總是對外宣稱,自己使用的皮草都來自受到「人道對待」的動物,所有養殖農場都對其養殖環境、飼料和動物健康作了最好的控制,以確保皮草達到最理想的品質。但事實是,大多數被養殖的皮草動物,如狐狸、貂、海狸等,終其一身都被關在狹小的籠舍內,忍受便溺的惡臭和失去自由的痛苦。這些皮毛動物原本天性好動、敏感,且行蹤隱匿,卻因為長期的禁閉而反覆在籠子內不斷繞圈打轉、搖頭晃腦,或因無聊而一動也不動,呈現出不符其自然天性的病態行為。而在大限到來的那一天,這些動物則可能被施以電擊(這還算是「人道的」處決過程)、或是下毒毒死;至於因缺乏動物福利法律而躍升為世界最大皮草生產及貿易國的中國,則是將動物活生生重摔、斷尾、剝皮,製作行徑更令人心寒。
皮草商的另一個謊言是,「合法取得」的皮草就不殘忍。然而,在歐美「合法」的皮草,卻也可能來自殘忍對待皮草動物的國度,只不過因為動物不在歐美飼養不違反當地法令罷了。例如許多德國、西班牙等歐洲皮草產品,有不少是由中國生產、加工出口的,台灣絕大多數的皮草也都來自中國。事實上,近年來崛起(且惡名昭彰的)的中國河北大型皮草工業製造區,更和知名的北歐皮草世家、丹麥皮草拍賣行等組織建立了密切的技術合作關係;許多中國血腥屠宰、剝皮得來的皮件,也都論隻計價地流入皮草單幫客手中,然後再被輾轉賣給大型皮草原料批發商或是皮草大衣、飾件的製造廠。而所謂SAGA的品質認證,是根據皮毛的品質、顏色清晰度等標準所發予,與製造時對待動物的方式一點關係都沒有。也就是說,合法取得未必能確保皮草動物生前必定被妥善人道地對待。
而皮草商的第三個謊言則是,因為皮草動物是養殖的,不是從野外捕捉來的,所以穿戴皮草就和「動物保育」沒有關係,不會破壞環境生態。但事實是,人工繁殖的動物一樣有生命,都需要被人道且合理的對待,不論牠是不是保育類動物。此外,養殖農場也可能引發外來種進入原不屬於牠棲地的生態浩劫,如德國皮草動物農場發生過浣熊逃脫、冰島發生過貂逃脫、美國發生過河鼠逃脫事件,這些逃脫的皮草動物免於一死,但在野外自行繁殖卻對當地原本的生態造成了不小的衝擊,有些狀況甚至至今人們仍束手無策。而且,皮草動物農場所排出的糞便、污水、甚至是屍體,亦會對當地的水質和土地造成污染。更何況,皮草加工的過程中包括洗皮、染皮等步驟,使用到甲荃、鉻等化學藥劑,亦會污染水源和環境。美國環保署研究發現,兩家毛皮工廠所造成的污染代價竟然高達160萬美金。而從養殖、宰殺到加工製作,一件皮草所耗費的能源更是人造衣物的好幾倍。也因此,皮草製品對環境的傷害,不光只是傷害動物而已,最終還傷害了人類與動物共同居住的環境。
流行時尚總是盡力粉飾這些皮草背後的醜陋真相,並狡猾地運用女性主義的觀點,宣稱女人應該「率性展現自己」、「捨得花錢寵愛自己」、「用奢華衣著顯示出獨立和自主」,彷彿穿上時尚設計師的作品,反而是現代女性能夠用雄厚經濟實力打點自己身體、呈現出自身美麗的自主權展現。也因此,統計顯示過去五年來,在皮草業的費心和時尚界的大力哄抬下,約計有十一萬隻毛皮動物為了妝點台灣女人的美麗而失去生命。至於牠們活著的時候快樂嗎?死的時候安詳嗎?沒人知道,時尚工業當然也隻字未提。於是穿戴皮草的女性,當然也可以裝作渾然不知,假裝自己與那些殘忍、血腥的過程毫不相涉,繼續維持無辜、美麗又高雅的女性形象/假象。
然而,如果一種「身體自主權」的展現,是建立在傷害其他生靈的「身體自主權」之上,那是件多麼荒謬且缺乏正義的事!女性主義過去所強調的自主權,除了強調對於自己的身體,有自己做主的權利之外,更強調對他人身體的瞭解尊重。而這份尊重,在今天,應當不止於人類的各種性別而已,更當及於其他有感知能力的動物和生靈。女權運動所關心的範圍,一向也不只集中在女性的地位、角色和感受上,許多女性主義者對環境正義、對動物福利、對和平議題都有著積極且整合性的觀點。因此,拒絕穿戴皮草,不但符合女權、動物權和環境權的精神,更是一個拒絕接受商業市場宰制的積極主張。
當然,除了拒絕購買皮草製品外,還有很多有創意的點子可以盡情發揮。例如,英國有一名女性保護動物組織成員,就上網拍賣自己的皮,說自己的皮膚「經得起風吹雨打」,拿來做成錢包或手錶帶應該都很適合;她舉行拍賣的目的,是希望藉此喚起人們重視動物的感受,想看看同樣的手段施加在同為生物的人類身上,究竟是何其殘忍,進而從此拒用皮草。想想看,妳要用什麼方式,取回打點自己身體的自主權,不再被時尚和塑造美麗的商業機制牽著鼻子走呢?
二、資料來源:第185期女性電子報—時事評析
(http://forum.yam.org.tw/bongchhi/old/microphone/microphone69.htm)
12.螞蟻報恩
一、故事內容:
這則故事是一則中國民間故事,故事大意是有一個窮秀才進京趕考,在上京的過程中,他徒步走了好多天;一日,他正走著走著,忽然發現前方有一條小小的水溪流,小溪流的這邊有很多的螞蟻銜著食物在溪邊團團轉,想過到對岸去。秀才看到小螞蟻著急的樣子頓然起了憐憫的心,他撿了一片大樹葉橫在小溪流上做成橋,讓螞蟻順著樹葉過到小水流那邊去了。
後來秀才在京城的考試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可是他卻發現自已有一題寫錯了字,原本那個字應該是寫「太」字,自己的考卷上寫的是「大」字,誠實的他於是就去找考官要求扣自己的分數;沒想到考官說「不對阿,我明明看到你寫的是「太」字阿!」,當考官打開秀才的試卷仔細一看,結果發現了很奇怪的事,原來有一隻螞蟻趴在「大」字的中間下面,把「大」字變成了一個「太字」,而且考官去趕它,它也不走。考官詢問秀才,才知道原來秀才在上京途中救了一群螞蟻,可能是螞蟻來報恩呢! 因為秀才非常誠實而且非常善良,於是考官決定不扣秀才的分數,還是給他了一個滿分……
二、資料來源:個人部落格 (http://blog.xuite.net/lsps950017/blog/54112251-%E8%9E%9E%E8%9F%BB%E5%A0%B1%E6%81%A9)
13.忠犬苦盼主人回家
一、故事內容:
忠犬小八改編自日本的真人真事,真實世界的小八是一隻秋田犬,一出生就被送到在東京帝國大學任教的上野教授家。上野教授和小八很快地成為好朋友,每天早上小八都會送上野教授搭車去學校,到了放學時間,小八又會再到車站來接教授回家。日復一日,這樣看似平凡單調的日子卻是小八和教授最快樂的時光。
然而有一天,小八一如往常地送教授上學後,教授卻再也不曾回來過......原來教授上課上到一半,因為心臟疾病而當場猝死了。等不到主人回家的小八幾天不吃不喝,就在車站耐心地等教授回來。車站的管理人員嘗試把小八送回家,但小八卻總是能找到回車站的路,每天每天都自己回到車站去等來不及跟他說再見的主人。這樣一星期過去,一個月過去,一年過去,小八開始漸漸被來來往往的旅客注意到,有人把小八的故事投稿到報紙上,小八也因此名氣大增。小八死掉後,人們為了紀念這隻忠心耿耿的狗,便為它設立了銅像,並尊稱它為八公。一直到小八死掉為止,它一共孤獨地等了主人10年.....
澀谷忠犬小八 和主人「重逢」了
東京大學農學部募款打造銅像,讓忠犬小八與主人上野英三郎從此相會。
日本東京澀谷車站前,忠犬八公(台灣人暱稱「小八」)孤單等待主人的銅像叫人愛憐。東京大學農學部為紀念日本「農學之父」上野英三郎與小八的深厚情誼,特別募款打造一座新銅像,讓小八再度飛撲到主人身上,結束狗兒九十年的等待。
八日在東大農學部校區舉行銅像揭幕式,逾五百位民眾及捐款人觀禮。日本人都知道忠犬八公的故事,二○○九年美國影星李察吉爾主演的電影「忠犬小八」就是改編自這個真實故事,但農學部長古谷研說:「很遺憾,多數人不知道八公的主人是日本農學之父、前東大教授上野英三郎。」
澀谷車站外著名的八公銅像,只有小八獨自守候的身影,上野已過世九十年,小八似乎永遠盼不到主人。日本人覺得牠好孤單,冬天下雪時有民眾替牠戴斗笠遮雪,還有人另外做一尊小八雪像,陪在牠身邊。
二○一二年,東大教授一之瀨正樹提案打造一座新銅像,讓上野和小八重逢,藉以表達狗對人類「最純粹無瑕的愛情」;一年便募集到四百五十筆市民及企業捐款,達成一千萬日圓的目標金額。名古屋的雕刻家植田努重現小八飛撲上野的一幕,揭幕式選在小八逝世八十年紀念日的三月八日。
民眾石川里世遠從千葉開車而來,並帶著兩條秋田犬來觀禮。石川里世感動的說,「小八終於和家人在一起了。」
閱讀秘書/小八的故事
1923年,秋田犬小八出生,翌年被載往東大教授上野英三郎的家,小八每天陪上野到澀谷車站或東大校園。1925年,上野教授在學校驟逝,接不到主人的小八,連續三天不吃喝守在上野最後穿的衣物旁。1927年,小八被轉送別人,仍早晚往返二公里外澀谷車站等待上野,卻不時遭人戲弄虐待。1932年,學者齋藤弘吉把小八的故事投稿到「朝日新聞」,小八一夕成名;1934年,澀谷車站前立起小八銅像,1935年小八病死,與上野教授一起葬在青山靈園
二、資料來源:
1.個人部落格(忠八的故事)
2. 2015-03-09 04:10:27 聯合報 東京記者雷光涵/八日電
14.史懷哲護生
一、故事內容:
如果史懷哲可以隨興揮灑,他的自傳裡將分成兩個平行的欄位,一個是書、友、音樂和想法,一個則是他所熟知珍愛的動物朋友。
史懷哲的日記中曾記載著就在同一天兩個重要「人物」蒞臨蘭巴倫醫院:一位是他的荷籍護士瑪莉亞,另一位則是一隻受驚嚇的小羚羊。一隻失怙的小動物和一個好助手居然相提並論,可見在史懷哲的心眼裡,動物和人是一樣的---都是應受珍愛的一個生命。
這隻小羚羊原先和母羚羊掉入陷阱裡,土著一出現,母羚羊驚慌之中一躍而出,留下孤零零的小羚羊。土著知道史懷哲會慷慨地買下野生無依的小動物,便把牠送到醫院。後來這隻小羚羊是用奶瓶餵大的,傍晚常伴著史懷哲到河邊散步,或在書房遊蕩,咬他的稿紙,有一次還把史懷哲的褲子啃出一個大洞呢!
史懷哲和動物之間有一種親密的關係,他覺得自己能和牠們共用奇妙的世界,而牠們的存在也如同他自己的存在一樣重要。有一次演講,主持人問史懷哲,要如何介紹他,他輕鬆地說:「就告訴他們,這個毛髮蓬鬆如狗的人,就是阿爾柏特.史懷哲。」
他不但自比為狗,還在友人問他如何管理一群工人時,幽默而貼切地答道:「想像你是牧羊犬,牧羊犬怎麼看管一群羊,你照做就對了。」他不但終其一生都有狗跟前跟後,甚至在去非洲十幾年後回德國,還叫得出朋友所養的狗。這不只是因為他有好記性,也實在是這些動物在他心中和人同等親密。
而這些具有靈性的狗兒可也是以真情相報。有一次他和兩個朋友一起造訪一位牧師,在茶敘時,牧師拿了三塊糖,叫他的狗過來,說:「第一塊糖是諾瓦博士給你的。」狗轉頭沒吃;他拿了第二塊,說:「這是拉布思坦教授給的。」狗也無動於衷;主人拿起第三塊糖晃一晃,說:「這是史懷哲博士給的。」狗馬上銜過去了。
史懷哲不只拍撫、逗著動物玩,他還體貼得不忍吵醒牠們。他的貓就常跳到他診所的桌上,偎在他的左側磨蹭。好幾次貓趴在左手睡著了,史懷哲就只用右手寫字、拿書,左手則一動也不動,直到他的貓咪醒來。
史懷哲對這些動物的情感,可以從羅素夫人的轉述中略知一二。她曾在非洲為史懷哲擔任翻譯,待在蘭巴倫時,養了一隻猴子,叫「加拿大」。大戰爆發,兩人被迫離開非洲,後來在歐洲重逢。史懷哲提議為「加拿大」奏一曲,於是關掉電燈,彈起風琴,曲中可以聽出月光中靜謐的河流,蹦蹦跳、吱吱叫的猴子,以及徜徉在陽光中的蟲鳴鳥叫及河馬的吼聲。將近兩小時,琴聲方歇,羅素夫人譽之為畢生所聽過最可愛的樂章。
二資料來源:
15.珍珠還是淚珠
一、故事內容:
珍珠、海珍珠事實上是一塊從蠔肉潰瘍而成!當一些寄生蟲流入了蠔殼內,引起了嚴重的腫癢發炎,蠔的本態即產生NACRE(是一種水晶透明物質,使珍珠發亮),把潰瘍包圍著。壓力刺激蠔貝產生NACRE(就像導致人類產生胃潰瘍一樣 ! )。
在自然的情況下,一萬隻蠔裡才找到一隻是有「珍珠」的,因為「珍珠」是需要三年的時間才可形成的。因此,珍珠製造商衍發出一種名為「人工養殖」或稱為「人工培養」的養製過程, 這樣務要剝削和迫害蠔隻快速培珠,亦讓「珍珠」便宜點。
人工養殖過程包括了把每隻蠔殼強迫性的剖開,殘酷的被放入一些令蠔痛徹心體發炎的物體 ! 淡水珍珠的養殖過程是把別些蠔貝的薄膜物質放入蠔肉內。鹹水珍珠的養殖,是把別些蠔貝的瓣鰓放入蠔肉內,在如此痛苦的培殖過程當中,只有一小半的蠔是能夠繼續存活下來......
培殖過程中令蠔貝受到極大壓力的是,把蠔貝非自然性的擠在籠中,吊放在水裡,不人道的沖洗刺激牠們的貝殼,把牠們在不同的水流裡移動搬遷,更甚的是把牠們升高沉低,使牠們痛苦地歷盡遭受不同的水溫.......想想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份子,你會好受嗎?
當珍珠從蠔貝中割取出來後,有1/3的蠔又被出賣與「再用」,又再遭受如昔培殖生產痛苦的命運,其餘的則被剝殺或棄置 ! 現在有那麼多倣制珍珠的產品,又有繁多各式各樣漂亮的寶石手飾,真是應有盡有,為何非珍珠不行?此外, 養殖蠔珠更造成嚴重的生態污染,值得嗎 ?! 朋友:放棄、不採用珍珠實在是輕而易舉啊!
在海鮮店市場或吃賣生蠔的地方, 盡見淋漓觸目的有情動物攤著肉身被人買賣, 特别是擘開了殼的生蠔, 在燈光或陽光下, 肉質是多麼細膩和凝滑, 想想如果被闖入一粒菱角尖鋭的硬沙, 刺割一隻如斯敏感細膩的活蠔肉裡, 强迫性與刺石共處三年成珠但卻逃脱無門,肉身每分每秒都被針鋒刺割煎熬著, 可以想像......蠔貝是多麼多麼的難受呀......!
如果有人強迫在你胃膜裡植入一顆多角銳石,要你分秒不斷以胃潰瘍的分泌來養潤一粒沙子變成明珠,且要求愈大顆愈名貴,至少要經歷三年的折磨,你忍受得了嗎?同樣的.......如果我們的眼睛不慎有沙子誤闖,那怕只是一秒鐘, 恐惶即時都受不了,所以萬勿把爱美飾物建在痛苦的動物身上!隨即起來,嚮應無珍珠運動!!
二、資料來源:
16.慈悲為本
一、文章內容:慈悲是宇宙最大的能量
一個人回到心,就沒有「我」了。要修練心性,有個最單純的方法,就是不斷說「謝謝」兩個字,謝謝到底。從早上睜開眼睛,謝謝身體;到別人罵你,還講「謝謝」。在各種情境下道謝感恩,就能完成心的轉變。
走進台塑總部大樓,長庚生技的展示區牆面,掛著兩隻海豚悠游於深海的照片。為何掛海豚照?長庚大學、長庚生技董事長楊定一,身穿黑色外衣搭配灰色T恤,簡樸素淨,他語帶禪意地回答:「牠們知道很多事。」
楊定一具有生化與醫學雙學位,二十七歲便升任美國洛克斐勒大學分子免疫與細胞生物學系主任,在免疫領域享有盛名。但科學與醫學的背景,沒讓他捨忘身、心、靈合一的重要。從小就熱中哲學思考的他,持續修行追求快樂的境界,而且也付諸行動,對外分享。
早在一九九九年,楊定一、王瑞華夫婦就在美國推廣讀經活動,帶領孩子親近四書五經,學習古代聖哲的價值觀。「對兒童的教育要有大的變更,不能光是考試,」楊定一說。十多年來,讀經班從美國散播到各地,參與的學童累計超過一千五百萬人。八年前,楊定一在台灣啟動另一項教育實驗,在全台多所校園推廣「感恩心」。
長庚生技的志工,走入校園講解感恩的意義,發立願卡給學生,讓他們寫下要感謝的人;或是藉由好事壞事紀錄卡,讓孩子養成每日自我反省的好習慣。更且,每年四月舉辦感恩創作活動,鼓勵學童以及受刑人等,以繪畫、寫作,表達心中的謝意。
楊定一也曾帶著子女在中南美洲為貧戶蓋平價住宅,以身作則,讓子女體會利他的精神。幾年前,楊定一和神職人員合作,在瓜地馬拉一塊寸草不生之地,教導當地民眾,每日對土地表達愛與感恩,竟種出比手臂還長的紅蘿蔔、比頭還大的萵苣等有機作物,「好多人去參觀,覺得是神蹟,」楊定一分享。
近期,他還多了暢銷書作家的身份。他撰寫《真原醫》,分享身心靈平衡且健康的祕訣,熱銷二十幾萬本,啟發許多人思考新的生命態度。如何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如何改變世界?一切都是從心開始。以下是楊定一獨到的見解:
談到改變世界的想法,是有邏輯順序的。
首先,一切回到心。以東方人的哲學來講,人的本性本來就很善良,就像小嬰兒,他不會做什麼壞事。回到本性看世界,其實就會解決掉很多煩惱、危機。
所以,我有機會在美國各地演講,會談到「實相」(reality)的概念。現象不是根本,只是種表相,跟著現象在跑,永遠看不到自己的心。
第二個重點,一切從心出發。了解一切都是大妄想,對外界的反應,只是神經、知覺上的反應,那麼做事的方法就不一樣,價值觀念也會徹底改變,並且影響到周邊的人。
第三點是慈悲。慈悲是宇宙最大的能量。由慈悲帶起行動,與人共生存(coexistence)、共演化(coevolution)。
人是平等的,也許因為家庭狀況、經濟條件等,有所差異,但從生命的角度來看,完全是平等的。例如,也許有個人比較窮,但他可能有很好的抗壓力。有些人很富有,但我觀察,他們很少過得快樂。宇宙造出一種平衡(balance),眾生共生存。共生存還可以延伸到與動物、植物、地球,甚至宇宙。
接著,自然會走到第四個要點,永續的觀念。心胸一放大,人生價值觀就整個翻過來,完全改觀,生起平等心。在生活中不斷說謝謝
第五個重點是,思想圓滿、做事踏實(think globally, act locally)。
如同在《真原醫》書中強調的,要行感恩、懺悔、希望、回饋。活在服務中,才會讓人最快樂。「服務」不是「得」,而是「給」。得到,永遠不會滿足,因為「得到」是無常。賺一百萬,就會想著賺五百萬還不夠,無法帶來滿足。但服務、給予時,會帶來平靜祥和的滿足,這種平靜才是快樂。
一個人回到心,就沒有「我」了。要修練心性,有個最單純的方法,就是不斷說「謝謝」兩個字,謝謝到底。從早上睜開眼睛,謝謝身體;到別人罵你,還講「謝謝」。在各種情境下道謝感恩,就能完成心的轉變。心的轉變,是人生最大的工程,也是最大的禮物。
二、資料來源:天下文化
17.報恩的獾
一、故事內容:
這是發生在年乾旱時期的故事。家住棲霞嶺下的一戶人家,家中貧寒,米缸中的米都已所剩無幾。
有天小欽肚子餓,媽媽見米缸的米還不夠煮一碗飯,便拿紅薯乾給小欽填填肚子。誰知道,不吃還好,一吃了紅薯乾,小欽直喊肚子疼,媽媽帶小欽去看醫生,醫生診斷為嚴重的胃病,以後不能再吃紅薯乾了,要吃油一點食物比較好。
回到家後,媽媽心想,連米都沒有了,哪還有油一點的食物可以吃呢?這時媽媽突然想到去年夏天曾救了一隻被獸夾夾住的獾。現在還隱約記得獾所棲身的洞穴。媽媽的心地非常善良,平常連一隻雞都不敢殺。但現在為了孩子的健康卻要上山去抓獾來吃。
母子倆找了許久,一直都找不到獾的巢穴。這時小欽想,這些年饑荒頻仍,人都可能死了,那隻獾該不會也餓死了吧!但媽媽鼓勵小欽別那麼輕易放棄。結果,沒多久果真就找到了獾的巢穴。
為了引獾出洞,母子倆在洞口引燃枯草堆,一時嗆鼻的煙竄入洞穴,沒過多久,那隻老獾便衝出洞口,表情十分兇狠,一下子便衝過小欽母子身旁,媽媽根本來不及用籃子罩住那隻老獾。
奇怪的是,那隻老獾逃出來後並沒有立刻逃走,而是怒目望著小欽母子倆,還一邊慢慢往旁邊的方向撤退。
小欽母子為了捕捉老獾,便趕緊往老獾的方向跑去。跑了約離洞口約四五十公尺距離之後,五隻小獾便悄悄地從洞口溜出來;老獾大叫一聲,小獾一出洞口便往一旁的草叢逃竄,不見蹤影。
小欽媽眼見此景,便不由得讚歎起這隻老獾真是個偉大的母親。想到此地,由於被老獾的母愛所感動,母子倆決定不獵獾了,於是便打道回府。
自從這次獵獾行動之後,這隻老獾便常來到小欽家院子。而媽媽會分一點食物給老獾吃,有時是饅頭,有時是紅薯乾,於是這隻老獾便天天來小欽家乞食。
直到有一天,當小欽母子正在房子裡睡覺時,同然聽見碰!的一聲。開門察看才發現老獾口吐鮮血,原來是那隻老獾一頭撞死在牆上。
鄰居張爺爺剛好經過,看到此景,感到極為詫異。他說獾通常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世時會找一個隱蔽的洞穴,作為自己預備死亡的地方。 張爺爺說:「我打獵這麼多年,還是第一次見到獾像這樣自己死在外面的。」此時,小欽媽媽心想:「莫非這是老獾是故意撞死在門前,用自己的肉身來報恩的?」
與人為善,慈悲為懷,只要付出真誠和愛,連動物都能被感動,更何況是被稱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啊!
二、資料來源:海濤法師慈悲志業
18.大猩猩救男童
一、故事內容:
一名幼童跌落在布魯克菲德動物園猩園內,被一隻母猩猩解救,當母猩猩抱男童至管理員處時,還哄慰男童。這名三歲大的男童因從一個十八呎高處的地方摔到地面至頭部受傷,而該處正好有七隻大猩猩,當他被送至醫院時,仍然清醒,但後來被送進急救室。
嬪蒂是一隻七歲大的母猩猩,當她拾起小男孩時,身上還背著一隻幼小的猩猩,她將小男孩抱在懷中撫慰,並將他放在閘門附近,好讓管理人員把他救去。
動物園的發言人姍德拉卡森表示,根據一名遊客凱瑞史帝瓦特表示:「當時有另一隻大猩猩走進這名男童,嬪蒂轉身驅走其他的大猩猩,並試著保護男童。」
「當動物園管理人向猩園噴水,阻止其他大猩猩靠近男孩時,由人類哺養長大的嬪蒂控制了局面。」另一位動物園發言人梅琳達‧布魯特瓊絲如此說。
「他們精彩地控制了動物們,並盡其最快速度召來緊急醫務小組對小男孩施救」,布魯特瓊斯說。大猩猩不會主動發動攻擊,但若有外人接近,出於防衛其家族成員,也會有攻擊行為。芝加哥公園動物園發言人凱莉‧麥克格拉那斯說道。卡森說她不知道孩子是如何爬過一般三至四呎寬的軌道。她說她相信男孩一定是跑在他母親前面。
二、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美國世界報 1996.8.17
19.給人方便,自己方便
一、故事內容:
給人方便等於給自己方便,這是不變的真理。可是,有許多人只看到現實的、眼前的利益,只想到自己一時的方便,沒想到應該先給別人方便,而這個方便可能只是舉手之勞。
例如,一個人為圖方便,把一些垃圾隨便亂丟在站立的位子上;第二個人來了,看到那堆垃圾,心想反正已經有垃圾了,乾脆再多倒一點上去;第三、四個人也如法炮製。等到第一個人再回來時,那個地方已成垃圾堆,不是原先乾淨而可以站立的地方了。如果事先想到自己還會再來,就會把那位子弄得乾乾淨淨,第二個人就會受到影響,不好意思把它弄髒,第三、四個也是如此。等第一個人回到這個位子時,那個地方還是乾乾淨淨的。
所以,一個人可以影響很多人,這是循環的。當然,也有人給人家方便十次,自己卻只得到一或二次的方便;甚至於只付出,完全沒有得到回饋。像這種情形,這個人做到第十次就會灰心,心想算了啦。
我的期望是,即使做了一百次給人方便的事,得不到任何回報,還是要堅持給人方便,就是所謂的「鍥而不捨」。如果社會中十個人裡面,有一、兩個是這種鍥而不捨的人,慢慢地,這種人會增加,「給人方便,自己方便」的理想就能落實。
我們的社會本身不夠健全,每個人又都為自己打算,不為自己只為別人打算的人不多。雖然有些人為了達到一些目標,例如,虛榮、虛名、虛位、權力等,他們嘴上會說「給人方便,自己方便」,但不一定做到;也許表面上做一、兩樁給人方便的事,事實上,在生活中並沒有做到,造成「給人方便,自己方便」只是一句口號。希望社會上講這句話的人自己要做到,而不是講給別人去做。
從宗教的立場看,這句話是絕對可靠的。
《維摩經》說:「菩薩是向眾生中求的。」菩薩之所以成為菩薩,佛之所以成佛,是因為有眾生讓他度,有眾生讓他做功德,所以,菩薩成為偉大的菩薩,佛能完成福德和智慧。如果沒有眾生讓他們度、讓他們服務,那他們就不能成為菩薩、不能成為佛了。因此,眾生並沒有給他任何回饋,在沒有任何回饋之中,他本身已經完成自我成長、自我建設、自我成就。從這個觀點看,「給人方便」就已經成就自己,實在很划算,不必期待別人一定給我方便、給我回饋。
用這種心量來推行「給人方便,自己方便」的觀念,更可靠一點。二、資料來源:法鼓鐘聲 聖嚴法師著
23.你也可以成為創造奇蹟的人
一、故事內容:
聰明人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幫助自己的唯一方法,就是幫助別人。美國作家埃爾伯特‧哈伯德
某家公司有一個傳統,每年聖誕節夜都會舉辦晚會,並舉行抽獎。
抽獎的規矩是這樣的:每個員工都會繳交十元美金做為基金,全公司共有三百人,換句話說共能募集到三千美金,而被抽中的幸運兒,就可以將這些錢全抱回家。
抽獎當天,辦公室洋溢著熱鬧的氣氛,每個人紛紛在紙條上寫下自己的名字,投進抽獎箱中。
但是,一個年輕男子下筆時卻猶豫了。因為他想到,公司的清潔阿姨體弱多病的兒子最近要開刀,但她卻沒有錢支付手術費用,讓她非常煩惱。
於是,儘管知道抽中的機會渺茫,只有三百分之一的機會,但男子還是在紙條上,寫下了那名清潔工的名字。
緊張的時刻來臨了,老闆在抽獎箱中翻攪了一番,最後抽出一張紙條,而男子也在心中不斷地禱告:「希望清潔阿姨可以得獎……」
接著,老闆慎重宣布得獎人的名字……奇蹟發生了!中獎的竟然真的是那位清潔工!
辦公室爆出歡呼聲,清潔阿姨連忙上台領獎,幾乎喜極而泣的她,感動地說:「我真是幸運!有了這一筆錢,我兒子就有希望了!」
晚會開始,男子一面想著這個「聖誕奇蹟」,一面踱步到抽獎箱旁。他順手摸出一張紙條,漫不經心地打開一看,上面寫的,竟然也是清潔阿姨的名字!男子非常吃驚,接連又抽出好幾張紙條,上面的字跡雖然不一樣,但寫的名字全都相同──都是那清潔阿姨的名字!
男子紅了眼眶。他赫然明白,世界上真的有聖誕節的奇蹟,只不過,奇蹟不會從天上掉下來,而要人們自己去創造。
有一天下午,我跟一個朋友到郊區散步。突然,有一個穿著破爛的老人靠了過來,手中提著一袋袋青菜推銷。那些青菜的賣像很差,菜葉脫水枯黃,上面還有一個個蟲咬的小洞。但朋友二話不說,一口氣買了三袋。老人還很不好意思地解釋:「這菜是我自己種的。前陣子下大雨,菜都泡爛了,樣子不好看,真抱歉。」
老人離去後,我問朋友:「你回家真的會吃這些菜嗎?」
他想也不想地說:「不會,這些菜已經不能吃了。」
「那你為什麼要買?」
「因為那些菜不可能有人買。如果我也不買,那個老人恐怕就沒有收入了。」
朋友的善行讓我十分佩服,所以我追上老人,也跟他買了一些菜。那老人非常高興地說:「我今天賣了一整天,只有你們肯買,真是謝謝你們。」
幾把根本不能吃的青菜,讓我上了寶貴的一課。
當我們陷於低潮的時候,都希望有奇蹟降臨在我們身上;但當我們有能力的時候,是否願意去做那個創造奇蹟的人呢?
二、資料來源:
24.向苦難說聲感謝
一、故事內容:
什麼叫作失敗?失敗是到達較佳境地的第一步。── 紐西蘭數學家威廉‧菲利普斯
有一個年輕人不幸發生車禍,因此失去了雙腳。他的脾氣從此變得很古怪,不但拒絕接受復健,還把自己封閉在家裡,動不動就對父母大吼大叫。但青年的母親始終對他非常有耐心。
有一天,年輕人又在家中大發雷霆,兩手一揮把母親辛苦準備的午餐翻倒在地上。但母親沒有責怪他,只是嘆了口氣,默默收拾地上的食物。
接著母親坐在床緣,指著對面公寓的一扇窗戶說:「你看到那間公寓了嗎?住在那裡的女孩,跟你一樣因為意外不良於行。但她樂觀又有才華,每天都在家畫畫直到深夜。你不是也喜歡畫畫嗎?也許你也可以學學她。」
年輕人聽了,露出不以為然的表情,但從此他也開始留意起那間公寓。果然如同母親所言,那間公寓總在傍晚時分亮起燈光,直到午夜燈光才會熄滅,應該是那個女孩正在畫畫吧?
他對那個女孩感到十分好奇。她長得什麼模樣?個性怎麼樣?除了畫畫還有什麼興趣呢?想著想著,青年竟也翻出塵封已久的畫筆,開始作畫了。他封閉的心靈也慢慢敞開,開始定期上醫院復健,跟家人也逐漸恢復正常互動。
在養病期間,他累積了不少作品,終於有一天他鼓起勇氣,帶著自己的畫作,去找住在對面的那個女孩。
可是,他按了好久的電鈴,卻沒有人應門。倒是隔壁公寓走出一個老先生,問他:「請問你有什麼事嗎?」
「我想找住在這裡的女孩。」
「這間公寓一直是空的,沒有人住啊!」老人說:「不過,有一個中年婦人付了我一點錢,要我每天傍晚把燈打開,深夜再關起來。那個婦人說她就住在對面呢。」
年輕人愣住了。原來,女孩根本就是母親編出來的故事,為的是替他編出一個希望呀!
青年沒有告訴母親他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從此更孝順母親,也更努力的畫畫,後來成為傑出的畫家。
在現實生活中,我聽過非常類似的真實故事。有一次我採訪一位技藝高超的玻璃藝師,他製作的玻璃藝術品屢屢到國外展出,還曾經獲得大獎。而這位藝師,也沒有雙腳。
他說自己年輕時是個流氓,酗酒賭博吸毒樣樣都來,讓家人傷透腦筋。一次飆車出了意外,他從此失去了雙腿,但行動不便也讓他因禍得福,從此與那群狐群狗黨徹底斷了聯繫。爾後他為了餬口,開始學習玻璃藝術,沒想到人生從此改觀了。
「如果我沒有失去雙腳,我想我的人生早就已經毀了。」他說:「命運真的很奇妙,以前我咒罵老天讓我失去雙腿,現在我感謝老天讓我失去雙腿。」
也許,不到最後一刻,我們永遠不會知道所遇到的苦難,會對我們的人生帶來什麼正面的影響。到了那一天,我們也將會衷心感謝老天讓我們遇到這些不順遂。
心靈小語:
生命的轉折是非常奇妙的,往往到了最後,我們才發現老天給我們的磨難其實不是災難,而是最珍貴的禮物! 讓自己靜下心、沉住氣,靜靜等待苦難羽化成彩蝶吧!
二、資料來源:
25.誰能夠上天堂?
一、故事內容:
將觀察與經驗和諧地應用到生活上,就是智慧。── 俄國文學家岡察洛夫
有一個老人和他的老狗,同時在一場意外中過世,一起到了天上。眼看就要接近天堂,卻突然出現一位天使,攔住了他們的去路。
「很抱歉,由於天堂最近非常擁擠,因此你們之中,只有一個人可以進去。」天使指著前方,跟他們說:「你們看到前面那條林蔭大道了嗎?這條路走到底,就是天堂的入口了。因此我希望你們舉行比賽,誰先跑到入口,誰就可以上天堂,另一個就只好下地獄了。」
老人聽了,皺起眉頭,埋怨地說:「什麼?但我的狗哪裡懂得什麼天堂地獄啊?不能讓我來決定嗎?」
天使搖搖頭:「不行,在上帝眼中,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通過比賽來決定,這樣比較公平。」
天使心想:這個老人怎麼會這麼自私呢?接著,更讓天使生氣的事發生了。
老人對狗下了命令:「你待在這裏,不准動!」他把狗兒留在原地,自己慢條斯理地,往天堂的入口前進。
天使看到這樣的景象,非常焦急,連忙對狗兒說:「你怎麼那麼傻?快點追上去呀!」
但狗兒只是抬頭看了看天使,牠那單純的眼神,彷彿在說:「我必須忠於主人的命令。」
天使望著老人的背影,忍不住搖頭嘆息。他不明白,為什麼上帝要訂出這麼奇怪的新規矩?這個老人,明明就沒有資格上天堂啊!
眼看就差一步,老人就能跨進天堂的大門了。但此時,老人卻突然停下腳步,回過頭來,呼喚著狗兒的名字,大聲喊著:「快點過來!」
狗兒聽到主人的叫喚,高興得跳了起來往前衝,一口氣就跑到了老人身邊,因為力道太猛,還直接衝進了天堂的大門裡!
老人「呵呵」笑了起來:「太好了!這麼一來,我的狗就可以上天堂了!」
天使不解地問:「你為什麼要這麼做?」
老人拍拍狗兒的頭,說:「因為我的狗兒非常忠心,無論我走到哪裡,牠都不肯走在我的前面,而堅持走在我的身後。唯一讓牠比我先進入天堂的方法,就是讓牠興奮起來,這樣牠才可能超前我啊!」
天使聽了非常感動,決定破例讓他們一起進入天堂。
就在這時候,上帝出現了。他慈祥地對天使說:「這件事讓你上了一課:凡事都要觀察到最後。」
這是一則頗為發人深省的故事。人與人之間的許多誤會,不就是起因於我們沒有「觀察到最後」,就擅自把自己的揣測當成事實嗎?
看過這麼樣一則社會新聞:有個老婦人藏在家裡的數十萬現鈔不翼而飛,婦人一口咬定,一定是她兒子偷的。而她的懷疑,其實也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兒子快三十歲了還無所事事,每天只知道玩樂,而且又有偷取家人錢財的不良紀錄。儘管兒子辯稱沒有,但婦人還是不願相信,兒子一氣之下,就負氣離家了,再也不跟家人聯繫。
過了將近十年,婦人才在大掃除時,赫然發現她的錢根本沒有掉,而是自己忘了藏錢的地方。遺憾的是,這個故事並沒有母子團聚的完美結局,兒子早已在幾年前,在遊民收容所過世。多一點耐心,多一點理解,人生的許多怨恨,都將不復存在。
心靈小語
生活上的許多不愉快,往往都是出於「誤會」。誤會發生時,小則讓我們失去友誼,嚴重的話,可能讓我們終生後悔遺憾。 因此,我們怎麼能不學會「觀察到最後」的真功夫呢?
二、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