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近代音樂宗師
法朗克於1822年在比利時的列日(Liege)出生,他年輕時就顯露出不凡的音樂天分,身為銀行家的父親喜愛音樂,一直希望他能成為鋼琴大師,在演奏台 上大放異彩。法朗克十一歲時就以出色的演奏能力譽滿比利時,十三歲舉家遷至巴黎,十五歲進入巴黎音樂院,十六歲以卓越的鋼琴演奏技巧贏得「特別榮譽大 獎」,同時也以作曲新銳的姿態寫作華麗炫技的作品,十八歲他的父親將正準備參加羅馬大獎的法朗克帶回比利時,希望獲得國王的青睞,卻失敗了。四年後,回到 巴黎的法朗克拒絕繼續他演奏家的角色,這時巴黎爆發了令全歐騷亂的1848年革命,在家中,法朗克也與父親爆發了一場革命,結了婚,離開父親的掌控,不幸 地、他的妻子承繼了父親的願望,希望他能利用音樂才能飛黃騰達,但法朗克逐漸走向忠於自身的道路,同年開始了管風琴師的身份,這是他在音樂院時就擅長的樂 器,他忠實著這段婚姻與管風琴師的工作,一直到去世。
法朗克天性羞怯,只喜歡默默作曲或在教堂演奏管風琴,不能如父親所願在音樂舞台上展現才華,父親曾帶他回比利時舉行一連串獨奏會,甚至邀請國王駕臨欣賞, 可惜成績都不理想,不久到巴黎經營音樂沙龍,招待賓客欣賞法朗克的作曲和演奏天才,但法朗克厭倦這種娛賓的膚淺演出,他作曲態度嚴肅,又篤信宗教,開始寫 些更有內涵、更具規範的宗教音樂,24歲做了一首聖經故事清唱劇並在劇院公演,李斯 特領聽之後,極為讚賞。
26歲結婚,妻子是一女伶,顯赫而守舊的家庭,認為女伶身分太低而反對,終至父子關係斷絕。法朗克自組小家庭後,擔任教堂管風琴師和教學以維持生計。在忙 碌的教學與演奏之餘,仍努力作曲,每天五點半起床,作曲兩個小時後才去工作。
36歲時,巴黎最著名的聖克羅大教堂,禮聘他為管風琴師,他在那裏盡職地度過三十餘年的歲月。在星期日與宗教節日擔任演奏工作,每星期五早上則表演自己的 作品,四周坐著他的學生,虔誠而肅靜的聆聽著,李斯 特也是成新的觀眾之一。 1872年五十歲時受聘在巴黎音樂院教授管風琴,當時一些教授都重視歌劇,追隨歌劇作曲家古諾和奧 芬巴哈的後塵,而法朗克卻始終重視巴哈和貝多 芬的古典音樂。
他將自己的家作為學生與愛樂者的中心,盡心教導學生,要他們尊敬古典的室內樂和交響樂,不可崇尚時髦急功近利,更應重視自己的特長,勇敢地樹立新風格。師 生一同研究探討與同學間互相評論,不知不覺創立了法國音樂新貌的根基。學生們也能承繼他的本意,切磋琢磨而各有所成,後來有好幾位都是法國新浪漫派的主要 作曲家。法國大文豪羅曼羅蘭很敬佩他,曾讚揚他與一群弟子:『法國音樂新生的一代產生了,他們是嚴肅的,及有思想的一群,重是純音樂比劇院音樂更甚,他們 是有熱忱建立新法國音樂的年輕人。』
法朗克是一位單純、篤信宗教的人,安於自己的職業與生活,與世無爭,對人對己皆不苛求。平日衣冠不整,外套太寬褲子太短,終日精神緊張,形色忡忡地東奔西 跑,往返學校授課與教堂彈奏管風琴,再趕回家裡教授一群等候他教鋼琴與作曲的學生,還要抽空些別人不感興趣的作品。
他終身懷才不遇,一直未被尊重,甚至受輕視到常人不能忍受的地步。有一次曾邀請多位巴黎音樂家,到家裡欣賞辛苦寫了十年的聖樂,沒想到賓客都臨時推辭缺 席,最後只有兩人來聽他演奏;一首多年辛勤編寫的歌劇,根本沒有人有興趣出版;幾次作品發表會,指揮、樂團與觀眾都輕藐的批評、譏笑他;法朗克卻並沒有灰 心或生氣,只要演出有人聽就好。總之,他一次又一次地努力工作,卻一次又一次地遭受挫敗,可是和藹安詳的脾氣,從來沒被挫敗與掙扎擾亂過。
直到1890年法朗克67歲時,一首鋼琴四重奏由法國音樂協會推出,得到極大的成功,他最初的反應是這首曲子居然受到如此歡迎,卻沒有想到如雷的掌聲是為 了讚美他,當學生跟他解釋事實後,他說:"你看!他們終於開始了解我了!", 這了解也來的太遲了,人們數十年來一直未能欣賞他。正當法國音樂協會安排在演出這個曲目時,法朗克匆匆趕去上課,專心構想新的主題,途中被公共汽車撞得當 場昏厥,雖然休養過後仍繼續工作,可是身體已經受損,該年秋天因嚴重肋膜炎而去世。生命垂危時仍坐在最喜愛的管風琴前,彈奏他最後的作品聖詠曲,當他領授 臨終聖禮時,病床上散滿了這首不朽之作的樂譜。
法朗克身兼三職,忙碌的生涯始他很少有時間作曲,她寫作的態度又非常謹慎,力求完美,因此作品不多。一首交響曲、一首小提琴奏鳴曲、鋼琴四重奏五重奏各 一、一首鋼琴管弦樂交響曲,至今在音樂會上還晶常被演奏;此外還有一齣歌劇、交響詩數首、風琴曲與合唱曲等;兩組鋼琴曲很有水準,列入世界鋼琴名曲。
法朗克年輕時的作品並不完美,但一直在進步與充實中,但進展緩慢,直到52歲才有佳作出現,以後日甚一日步入成熟,偉大的作品 都是在最後四年寫成的。他風格很獨特,自成一派,常聽他的作品,會熟悉有些樂曲一聽不知道是他寫的。他諄諄誘導、不強人所為的教導方式,使他的學生受到薰 陶,自立風格,創立的法國的國土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