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成作曲家
1824 年生於林茲(Linz)南面的安斯費爾登(Ansfelden)村,是一位受過完整嚴格訓練的作曲家及傑出的管風琴家,也是最
虔誠的天主教徒。他的家族都是小學教師,所以自小接受師範教育,可是他只喜愛音樂課,討厭其他課程。十 三歲父親去世,便到私人音樂學校擔任合唱團學員,在校四年接受嚴格音樂訓練,之後再就讀十個月師範學校,畢業後就在鄉間小學教書。二十一歲轉往一所音樂學 校任職並演奏管風琴,因為演奏技巧很好,漸漸為人知曉,雖然沒有受過理論的訓練,卻一直自修研習作曲。
三十一歲辭職,前往維也納專心學習對位法,努力用功的程度讓老師都勸他不必如此的自我要求,並利用課餘 時間自己練習和聲和賦格等理論科目。後來覺得可以通過最嚴格的作曲考試,便參加應試,獲得極優的成績,當時由五位著名作曲家所組成的考試委員都讚嘆說:" 他比我們五人懂的都多。"三十四歲都任巴黎瑪特麗大教堂管風琴師,先後有十二年,四年後又兼任維也納合唱團指揮。
三十九歲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轉點,他聽到華格 納著名的歌劇唐壞瑟而大受感動,決心放棄過去所學及運用的古典風格,要作新的、浪漫的、多樣性華格納式的宗教音樂。而且他對華格 納產生了神經質、迷信式的崇拜;最初她總是在遠方默默地、心悅臣服地注視著心目中最偉大的人物,不敢親意面對著他,在第一次正式拜見時,他堅持要 站立著答話,似乎與這位心中之神並作對談,是不可思議的事。後來又將一首交響曲的大綱請華格 納批評,華格納很滿意他的曲式和主題,極為讚賞,布魯克納竟然感激得掉下淚來,從此便更加努力模仿華格 納的作曲風格。
他是一位晚成的作曲家,主要的作品十首交響曲都是在四十歲以後才開始創作。他的個性古怪,因此在當時受 到許多反對者的批評與誤解,而他只是默默承受,並且不斷地修改自己的曲子,這造成了後來他的交響曲有許多的版本。
布魯克納的音樂至今仍然只在德奧地區較為人接受,在其他各國他都不被認為是重要的作曲家。在臺灣有許多 他的曲目從來沒有被演出過,主要的原因在於布魯克納的音樂從來沒有被正確而廣泛地了解。
以其最重要的交響曲作品而言,最容易被人誤解為「受華格納影響下的產物」,也因此在當時被擁護布拉姆 斯,反華格納的群眾一概加以反對。然而蕭提 Solti 曾說的:「There is nothing to do with Wagner」,布魯克納的交響曲,就應該以布魯克納的交響曲本身來探討。
近來歐陸德語系國家逐漸接納布魯克納,演奏他的曲子、出版他的樂譜,到了1996 年更開始有人慶祝他的逝世百年。但是在德奧以外地區仍然很少有樂團會去演出他的曲子。
布魯克納不像貝多芬和布拉姆斯那麼有名,也不像華格 納和馬勒具有龐大而豐富的音樂外在佈局,他的音樂說是怪異的也不為過,但是所有的精華奧秘,都是隱藏在這樣的一個外表之下,必須用心仔細凝聽。例 如銅管樂器的使用是布魯克納交響曲的特色之一,但通常我們只聽到銅管聲,因為銅管大聲,事實上有許多細微的聲響也是值得注意的。例如在詼諧曲的樂章,可以 從木管的音型隱約表現出林間鳥鳴聲,或是在樂章結束前長而持續的定音鼓低音,為整個樂章的結束做出了方向的引導與預示。在布魯克納著名的最後三首交響曲 中,更使用了四支 tenor tuba(Wagner tuba)平衡了原本銅管尖銳的聲響,可惜在臺灣 tenor tuba 的少見使得布魯克納的交響曲難以被演出。
布魯克納於 1896 年去世,享年 72 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