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意義何在?沈芯菱v.s.常春藤學生 |
這陣子因為哈佛小子在NBA大放異彩, |
連帶很多跟【哈佛】這兩個字沾上邊的報導都變熱門了。 |
也因此,前幾天在瀏覽Yahoo!新聞時,林書豪的報導底下, |
竟也延伸到商周一篇很久以前的報導──「四有」父母 孕育哈佛子弟。 |
看完整篇文章後,只覺得整個火頭往上冒。 |
文章的核心在於報導菁英養成關鍵在【有知識】、【有錢】、【有閒】、【有心】。 |
文中舉了我一直不是很認同其教育理念的新竹實驗中學的五位以近乎SAT滿分, |
全校第一名畢業、〝榮〞獲哈佛大學入學許可的學生養成背景為佐證, |
說這五位小朋友之所以能獲得哈佛大學入學許可, |
都是因為他們有一位〈四有〉的媽媽──【有知識】、【有錢】、【有閒】、【有心】。 |
五位媽媽都是高學歷的家庭主婦,養小孩當發展個人成就般經營著。 |
|
轉PO到我個人FB上頭時,是酸溜溜地說: |
|
照這篇報導來看,我應該可以告訴我兩個小孩,因為他們娘沒知識沒錢沒閒, |
只剩一顆不知道用來幹嘛的心,他們這輩子沒指望當菁英了。 |
|
有人拿宅神的文章──腦包的家庭教育──來安慰我, |
要我看這種菁英養成教育相關的文章時,別太認真執著。 |
因為,
『很簡單的邏輯謬誤:不管機率多小, |
一旦出現不錯的結果,那麼方法就一定是對的。 |
所以換句話說現在看到有個人的女兒考上哈佛, |
大家就覺得他爸爸的教養方法一定可以像是生蛋一樣的生出很多哈佛蛋一樣。 |
|
但這樣的方法不荒謬嗎? |
照這樣說來愛因斯坦的父母應該寫一本 |
《如何教出發明相對論的孩子:但是他小時候會被罵白癡》, |
秦始皇的爸媽應該寫《如何教養出一統六國的王者:喔但是焚書坑儒跟我們無關》, |
朱元璋的爸媽應該說:《從乞丐到皇帝之路:如何在資源不足下教出好孩子》。 |
你碼幫幫忙!』 |
|
不過,我生氣的重點道不在於我教不教得出長春藤名校的學生。 |
生氣的根源來自於失望──教育的本質跟出發點,究竟為何? |
在過去數千年的封建時代階級世襲被【人,生而平等】的主張破除後, |
教育的目的不正是要消弭各社會階級間的藩籬? |
因為教育,士農工商不再世襲。 |
然而這篇文章卻告訴我們,所謂的菁英,是來自於龍生龍鳳生鳳。 |
老鼠生的孩子?去打洞吧! |
因為你娘沒那閒錢、沒那高學歷,所以你無法從出生起就被栽培成菁英! |
|
更進一步探討,在台灣普遍的價值觀下,成就的定義又是甚麼? |
當媒體與大眾一窩蜂地當擠進長春藤名校、貴族學校等,才是成功的菁英教育時, |
不正同時在強化社會階級與貧富間的藩籬? |
一月份的親子天下介紹了101位人士的小故事, |
其中最讓我覺得成就最高、最期望我孩子可以看齊,也最想自己起而效尤之的人物, |
其實是一位現在還在就讀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系的小女生:沈芯菱。 |
|
小學以前的她,跟著父母親當流動攤販,跑遍台灣每個有夜市的角落。 |
住過貨櫃屋、漏水的鐵皮屋,更常擠在小車裡過夜。 |
11歲便藉由自學架網站解決家計, |
此後以網路與攝影來幫助弱勢,事蹟還被寫入國小教科書。 |
|
養出個長春藤菁英? |
還是養出沈芯菱、葉樹菊……這類非〝菁英〞的孩子,才算是自己心中教育成功的結果? |
即便我很清楚我心中的那把尺, |
看著普世價值標準與我不同, |
能否有孟子那般『雖千萬人,吾往矣』 |
的堅強信念堅持這條寡眾的道路? |